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十部》(12)
感知生活新形态
我们一直在改变生活的内容,我们何曾改变过生活的形式?我们几乎想不到要改变生活的形式,下一个纪元到来,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生活形式大改变。个人式的谋取生存和结盟式的生活阵营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感知生活新方式。生存式的生活方式已经失去了意义,个人向社会讨生活的模式必然结束,生活的意义是人们共同营造良好的存在并获得愉悦的感知,那么,与之适应的生活方式会立即产生。
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一切领域将发生改变,社会经济的生产、分配、管理等运作机制和运作程序将发生改变,文化与教育的目的与形式将发生改变,最重要的是,人的基础生活模式将发生改变、生活体制将发生改变,当然,生活的内容和生活的结果将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并不是谁刻意为之,是感知生活和感知目的所致,只有这些形式的变化,才能适应我们的感知需要,才能使人获得感知愉悦的结果。
生活形态变化的标志是不再以个人为基础展开生活,而是以共同生活即社会为基础展开生活,社会成了生活的根本。生活模式是: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再也不是将生活装进个人里,这个生活关系根本性地颠倒过来了。生活不再是一份一份地分割开,这就是说,生活不再划分出鲜明的界限,人与人、婚姻与婚姻、家庭与家庭、团体与团体、组织与组织、国家与国家……所有人为设立的界限全部取消,生活只建立起一种关系:个人与社会。生活模式就是:个人服务于社会,社会服务于个人。个人与社会都是一种敞开的融入性关系,任何个人再无保持独立存在的必要。社会就像海洋,个人就犹如水滴融入到海洋之中,这才是感知伦理关系的实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完全成为一体,因为这才符合感知运动的原理,这才体现了感知运动的伦理逻辑,这才是感知存在的必然形态。
在生命存在中,个人是自身存在的唯一保证,如果需要他人给予保证,就必须是一种利益交换关系,除了自己,任何他人不可能无条件给予谁保证,连亲人也得以亲情为条件。只有感知社会的伦理原则可以无条件作为任何个人感知存在的保证,因为感知存在是人们共同的交互存在,每个人都是感知存在的保证,感知存在也是每个人的保证,这种无条件的保证关系才是个人最终的需要。因此,只有社会才能给予每个人以直接的、可靠的、最终的保证,这种保证才可以给人以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所以,社会的功能在感知生活中提高到极致,社会提供与保证个人的一切需要和达到一切目的。
人与社会的关系取代了生存时期建立起来的一切复杂关系,人间伦理关系混乱史从此结束,人只单纯地与社会发生关系,再无亲疏远近与爱恨情仇,再无人间一切矛盾纠葛与是是非非。人从社会取得一切,也给予社会一切,社会是人组成的,这最终的关系就是:人给予人一切。这在生命竞争逻辑中完全不可能发生,生命与生命是生存竞争与利益交换关系,他人不可能无理由给你一切。而在感知存在关系中,相互的感知就是不得不进行的无条件给予,谁也不能拒绝感知他人,谁也无法拒绝他人感知。感知是无条件进行的,这种无条件才具有真正的共同性,这种无条件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保证,而任何有条件的契约与自制或高效的管理措施都不能保证关系的恒定,只有无条件的存在才是最终不变的存在。
感知生活中社会与个人就是无条件的融合,个人再也找不到任何理由保持个人的独立,社会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任何人的融入,就跟水滴汇成河流融入海洋一个原理。海洋是所有水滴的集合,但海洋中的水滴还是独立的水滴吗?海洋中的水滴还有独立的意义吗?感知生活新形态就是海洋形态,社会才是人的归宿和家园,社会才是人的终极所在。当一切关系都简化为社会与人的关系的时候,我们难道还不清楚该怎么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人应该是怎样的人?社会应该是怎样的社会?这还不一清二楚吗?人的智慧除了造福社会与人,还有别的用途吗?文明除了社会与人的文明,还有别的目的与意义吗?
人间复杂混乱的生活形态突然变得简单起来,社会包含了人的所有生活内容和生活需求。人回归到极简的社会生活,这在生存伦理逻辑中是不可想象和不可思议的,但在感知存在中,这样的生活形态是一种必然,不如此生活,人们怎样成为共同感知和相互感知的整体性存在?可以说,是感知运动的本质决定了这种感知生活的必然形态,我们每个人都将进入到这样的生活中。这绝非天方夜谭式的幻想,这是下一个纪元的生活事实。而这样的事实与我们现在的距离并不遥远,就在一念之间,已经是触手可及。(接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