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和瑞典都是欧洲的中立国,中文名和英文名都相似,但这两个国家无论在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还是中立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别。
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接挪威、东临芬兰,南部隔厄勒海峡与丹麦相望;而瑞士是位于中欧阿尔卑斯山区的内陆国,四周被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法国包围。就人口规模来说,瑞典有1037万,瑞士有860万,相差不大,但前者的面积却是后者的十倍有余。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中立国,瑞士和瑞典都以不介入大国纷争而名存于世,不过它们的中立却有着明显不同。
尽管有市井传言说瑞士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未被德国侵占,是因为瑞士银行在帮助纳粹管理财物,但瑞士人棱角分明的“武装中立”却是不争事实。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就已经独立置身于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的对抗之外。当时德国、奥匈帝国、法国和意大利四大强国将瑞士团团包围,但瑞士人始终一个态度:你们打你们的,但不要把战火烧到我们国家,否则谁进来打谁!不过仅是这样的话,瑞士的中立大概很难得到尊重,诚如荷兰、比利时,尽管高喊着中立但一样被德军推平。
图-瑞士首都伯尔尼
为了确保中立政策得到贯彻,瑞士人可谓煞费苦心,他们紧急动员了全国所有的军事力量,然后将其中的60%布置在法瑞边境,然后在北面的德国和南面的意大利同样安排重兵。瑞士人的严阵以待让已经陷入拉锯战的同盟国和协约国都不敢轻易进犯,因为谁也不想凭空多出一个敌人。
图-瑞士地铁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瑞士不仅一如既往地进行军事动员,同时针对来自纳粹的煽动,有意识地控制境内的德语区域,这也使得瑞士自始至终未曾出现内部叛乱。反观瑞典尽管也宣布中立,但他们的中立却带着明显的偏袒,而且两次大战都是偏袒德国。
在一战刚刚爆发的1915年,德国以帮助瑞典夺回之前被沙俄侵占的芬兰为诱饵,要求瑞典加入同盟国集团,瑞典险些放弃中立。尽管此举后来未能成行,但瑞典还是强烈地偏向于德国,比如瑞典与丹麦之间的厄勒海峡是控制波罗的海进出北海的关键通道,而德国海军不具备与英国海军正面抗衡的实力,如果英国舰队得以从容地通过该海峡,那么德国波罗的海沿岸将面临无休止的战火。然而宣布中立的瑞典人帮了德国的大忙,他们不仅拒绝为英国舰队指引航路,而且在厄勒海峡水域铺设大量水雷,这样就解除了德国的后顾之忧。
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的中立依旧保持着亲德色彩。战争爆发之后,英国和瑞典之间的贸易指数急转直下,而德国与瑞典在经济上却更加亲密,瑞典人大量出口铁矿石给纳粹德国,这使得德国的战争机器拥有了源源不断的钢铁供应。更过分的是瑞典在中立的前提下居然以“人道主义”为理由允许纳粹使用瑞典的铁路运送军医,当然如果真的只是军医的话也还说得过去,但事实上德国的每一名军医都配备17名武装士兵和1门火炮,这样的安保规格未免也太夸张了。
图-瑞典人
纵观两次世界大战,瑞典的中立远不如瑞士的中立来得彻底,甚至英国人曾直言不讳地说,瑞典的所谓“中立”本质上就是虚假的中立,如果瑞典停止向德国出口铁矿石的话,战争甚至可以在几个月之内结束。不过尽管愤怒,英国仍旧不敢跟瑞典公然撕破脸,原因就是瑞典和瑞士一样极端重视本国的军事建设,一旦“中立”破坏,英国人得不偿失。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