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背后藏着一方风土、烟火人间,
滇味是舌尖上的多样,
26个民族炊烟中的故乡,
今天的《滇味·生活》,
我们一起走进云南宣威。
宣威倘塘镇
每天早晨,罗肖要去到五公里之外的乡镇,去接这几位老师傅。
罗肖:“我的工人都是固定的,都是我们镇上干了很多年的老师傅了。”
罗肖经营一家豆腐坊,而他和这几位老师傅,都来自一个豆腐之乡。
倘塘镇位于云贵两省交界的枢纽处,这里盛产一种工艺复杂的美食:黄豆腐。
罗肖:“(早晨)5点多开始,起来就是磨豆、滤浆。最开始干的时候相当不习惯,相当瞌睡,站着都会打盹,干习惯了也不算什么。”
清浆过纱,煮沸豆浆,到了关键的点浆就要交给老母亲。
倘塘点豆腐不用石膏,而是用头一天豆腐水发酵形成的酸浆。
罗肖:“石膏点出来的要嫩一点,酸浆点出来的要香点,硬香硬香的。”
半小时后,豆浆凝固成细嫩香滑的豆腐脑。要想豆腐吃起来香韧细腻,罗肖的秘诀就是手工包豆腐。
罗肖:“第一道包起来放在一旁,它会缩一下。解开,重新又勒一道,里面就更劲道了。”
反复压制,挤出水分,撒盐备用。
下午,黄豆腐开始火煮上色。倘塘人用姜黄作为天然染料,大火煮沸五分钟再捞起,完成黄豆腐的初级形态:外皮淡黄,内里质软而疏松。
冷却半小时,黄豆腐上串掉挂。
罗肖母亲:“豆腐栓着卖,就是把十字花纹挂出来了。如果没有这个十字,就不是倘塘的黄豆腐。”
春风吹过松林,黄豆腐表面的水分被迅速带走。三煮三挂之后,才是倘塘人追求的终极形态:紧密弹软,有牛角状纹路,可久放不坏。这块金黄的豆腐靠着极高的辨识度走向远方,成为人们餐桌上最好的搭配。
对于倘塘人来说,碳烤才是黄豆腐最地道的打开方式。豆腐一分为二,直接碳烤,弹韧焦香。搭配上火腿,则更增添一分咸鲜。
在炭火的烤炙下,火腿脂香四溢,是黄豆腐的最佳搭档。
黄豆腐发酵一个星期,切片用热油炸至金黄,外表焦酥,内里绵软醇香。搭配上辣椒面,这是倘塘人的特殊定制。自家地里的青菜,与新鲜豆浆同煮,看似平平无奇的菜豆花,味道却格外清甜。
宣威攀吱嘎村
四月,宣威攀吱嘎村,盛开的泡桐花提醒着人们,属于春天的美味,该出山了。蔡可昌大清早就上了山。今天,有客人从城里来,他要用新鲜采摘的野菜,做一桌地道的宣威农家菜。
刺脑包,又称树头菜,是一种刺藤乔木的嫩尖,其形状酷似即将开放的花苞,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参皂甙,属于药食兼用的养生野菜,炒食或凉拌皆宜,也可煮汤。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因为含有鱼腥草素、月桂醛等挥发油成分,有抗菌消炎作用。
蔡可昌家人:“这个是藤菜,做豆花吃好吃得很,煮了也好吃,这些都是长在悬崖上的,太舒服了,这里多得很”
下山途中,将新鲜的野菜,放入山泉水中,一浮一沉之间,洗去泥土。
攀吱嘎村四面环山,山高谷深,13个自然村落沿山谷分散而居。村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紧靠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和尼珠河大峡谷自然风景区。
如同宣威大部分村落,攀吱嘎村家家户户都有腌制火腿的传统。每年冬至到大寒,是腌制火腿的黄金时间。山地逆温效应适宜肉类发酵。木质结构的屋子,保证了通风,也避免了光照。这一自然发酵的过程,短则一年,长达数年。
有朋自远方来,火腿自然是宴席上的核心硬菜。取腌制一年以上的火腿,砍成大块,大火灼烧,除去表皮杂质。
对待火腿,宣威人有着自己的执拗。不同部分如何烹制,怎样运刀,都有独特的讲究。“皇冠”,这是火腿最为精华的部位,有筋有肉,适合砂锅炖煮。
中方,骨肉两分,味道鲜美,通常切片切丁炒食。半碗干辣椒热油爆香,锅汽升腾之时,倒入火腿片快速翻炒,待火腿片微微卷曲颜色变为深红,便是关火的最佳时机。
在攀吱嘎村,几乎人人都是大厨。泡桐花裹上蛋液,待油温升至五成热,下锅炸至微黄。鸡蛋打散,加入藤菜汤,滑嫩鲜香。野生的折耳根,浇上水豆豉,爽口开胃。
配菜做好,压轴菜也到了出锅的时候。四小时文火慢炖,火腿变得软糯。趁热捞出,切成大块,入口弹牙。而或清甜或微苦的野菜,正好中和了肉块的肥腻之感。这正是云南乡村的饮食之道。
《滇味·生活》第三集
将于今晚(5月19日)播出!
《滇味·生活》第三集播出时间:
5月19日
19:36分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21:19分云南广播电视台康旅频道
先后播出!
线上收看渠道:
云南广播电视台自有平台“七彩云端”客户端和台属IPTV平台开辟专区,同时联动各大新媒体平台推出系列视频,包括学习强国平台、人民视频、央视频、两微一端、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爱奇艺、西瓜视频、抖音、快手等。
云南省商务厅
云南广播电视台
联合出品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