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体。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大,资本需求也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3)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二、出现: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四、主要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五、垄断的目的、评价:
(1)直接目的在于保持企业生存与发展,根本目的在于保持和实现高额利润,控制市场。
(2)评价: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发展;但资本高度集中在少数垄断资产阶级手中,他们控制市场,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同时他们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疯狂对外扩张,从而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