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秋天是怎样划分的吗,秋天分为哪三个阶段特点是什么

你知“秋天”是怎样划分的吗?

在日常生活和读书会碰到很多秋天的词语及成语 ,比如早秋、孟秋、中秋、季秋、晚秋、深秋 、秋高气爽、金桂飘香、桂子飘香等。它们对应的阳历或阴历或农历是什么日期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吧。

秋天的分类

1.天文划分法 (阳历划分)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农历)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农历中的阴历)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

秋天的“节气”和“物候”

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

一般秋季从立秋开始到立冬结束。有三个月、六个节气,十八个物候。(一个节气十五天。一个节气又可为三个物候,一个物候五天)看看它们都是什么?

秋天的第一个月叫孟秋(包含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

立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从立秋开始,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了。刮风时,气流中隐约带着股凉意,尤其是晚上的风,会让人感觉到凉爽;二候白露生。立秋节气的第二个五天,大地上早晨会有白色露水产生;三候寒蝉鸣。立秋节气的最后五天,蝉也开始鸣叫了(古人认为蝉感阴而鸣,故称寒蝉)。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处暑第一个五日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二候天地始肃。第二个五日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第三个五日,稻子高粱等开始成熟。“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第二个月叫中秋(仲秋)(包含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鸿与雁,是两种鸟,按照古人的说法,鸿大雁小。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三候群鸟养羞。“羞”同“馐”,是美食。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馐”。

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了;三候水始涸。涸即干涸。水气的影响,春夏水长,秋冬就会干涸。

第三个月叫季秋(包含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三候菊有黄华。菊花已普遍开放。

霜降是秋天的第六个节气。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豺捕到了野兽后,先陈列出来再食用,仿若祭祀;二候草木黄落。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此时节草木枯黄,落叶满地;三候蛰虫咸俯。准备冬眠的动物开始藏在洞穴,不动不食,准备好过冬。

秋天的成语

最后我们看一些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风萧萧;秋风萧瑟;秋风瑟瑟;金风送爽春花秋月;秋月春风;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云秋月;天高云淡;红衰翠减;霜天红叶;枫林尽染;一叶知秋;霜叶知秋;秋阳果;丹枫迎秋;秋风红叶;天高气清;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高马肥;金桂飘香;桂子飘香;稻谷飘香;无边落木萧萧下;春华秋实

北雁南飞

雁是侯鸟,北方进人深秋时,雁便往温暖的南方飞去。

寒蝉凄切

天冷蝉不再叫或低声叫,发出的声音凄凉悲切,象征着深秋季节。例:“寒蝉凄切,冷雨初

歇。

金风送爽

金风,秋风。秋风送来凉爽,是仲秋以前的气候。金,秋风吹拂过的树叶都逐渐呈现出金黄色,继而脱落、飘零。所以用“金”来形容秋风。也有的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

秋风瑟瑟

瑟瑟,风吹物的声音。秋凤吹物发出瑟瑟的响声,借此表示秋天的景象。

秋高气爽

秋天空气清新,天也显得很高很蓝。这是秋天的特有景色。也常说成“天高气爽”。例:“秋高气爽,牛羊肥壮。”

天高云淡

云淡,指天空晴朗、少云。天空晴朗,云彩很少。这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梧桐叶落

古代传说人秋第一天梧桐有落叶,叫一叶知秋。所以用“梧桐叶落”表示秋天来临。

玉露生寒

晶莹的露珠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也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橙黄橘绿

指秋季景物。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橋绿时。”

秋风萧萧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

秋风萧瑟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秋风瑟瑟

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缩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秋风落叶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金风飒飒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例: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飒飒,玉露泠泠。(《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同义金风送爽金风送爽

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

例:金风送爽,凉露惊秋。(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

金风玉露

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秋月春风

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亦作秋月春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

同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11月 1日 上午8:56
下一篇 2023年 11月 1日 上午9:15

相关推荐

  • 地球上的煤能把整个太平洋烧开吗为什么

    在这个话题中最关键的有两个参数: 1. 有多少煤 2. 需要烧多少水 剩下的简单的计算下即可知道能不能将太平洋的水烧开! 一、全世界有多少煤? 煤炭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储量最丰富的资…

    2023年 7月 1日
  • 装修顽固污渍怎么去除(房子污渍去除小妙招)

    随着时间的日益增加,家中的新旧家具经历了时间的考验,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脏污、划痕、开裂、甚至变形,都会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大问题有厂家保修,但是小问题当然是我们自己搞定,有些顽固…

    2023年 10月 8日
  • 神奇黑土地之虎图腾

    东北虎之于黑龙江人,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在东北虎饲养员李鑫的眼中,东北虎就像他的孩子,“工作的18年里,我迎接过上百只小东北虎的诞生,陪伴它们的时间比自家亲人还多。” “园区中生…

    2023年 2月 20日
  • 彩色一寸免冠照片是什么意思

    很多小伙伴对于一寸免冠照片是什么意思不清楚,它其实就是大小为一寸,不戴帽子的照片,大小为2.5×3.5厘米,它是一种常用的证件照片大小,用于身份证、驾驶证、学生证、工作证等各种证件…

    2023年 7月 24日
  • 冬枣放久了会变成红枣吗(冬枣怎么样储存冬枣成熟会变红吗)

    从水果市场买了一小袋冬枣,结果吃的时候发现有个别冬枣味道不是很甜,那么将冬枣放一段时间会变甜吗? 冬枣放久了会变甜吗 没熟的难变甜。 冬枣如果外皮呈青色的话,基本就是没熟的,这样的…

    2023年 12月 3日
  • 西米怎么煮的好

    夏天到了,烈日炎炎,大家都喜欢吃点儿冰冰凉的甜品。 在众多甜品中有一道食材是经常用到的,它就是西米。 煮好了的西米软软糯糯,晶莹剔透的。不仅看着可爱,吃着也好吃,但是有朋友觉得西米…

    2022年 12月 21日
  • 电工怎么看电源线(单相交流电源线默认颜色)

    笔者的认知一般就是红色代表正电(火线),蓝色代表负电(零线),双色交互的就是底线。可笔者生活中实际遇到时,各种颜色的线都有,原来电工是有诀窍的:火线须用黄绿红,零线就用黑与蓝,地线…

    2023年 8月 19日
  • 面料百科牛仔服装水洗工艺介绍(牛仔面料水洗工艺介绍超详细超全)

    在服装的后整理工艺中,水洗工艺处理因为可以得到一些特殊的效果,增加服装的设计感舒适性和美观性,现在被广泛应用到很多服装中。 服装水洗工艺是指将半成品服装通过一些手工处理和机械洗涤的…

    2023年 10月 24日
  • 下水管道堵塞用什么方法疏通合适

    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最令人头大的就是管道出现堵塞的情况。 无论是厨房还是卫生间,想要疏通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花冤枉钱。 很多人都是自己动手去疏通,但这没有任…

    2023年 4月 9日
  • 冬瓜什么季节成熟(成熟的冬瓜怕冻吗)

    冬瓜成熟的季节一般在夏季、冬瓜成熟的季节跟种植的时间是分不开的。秋播的话成熟季节在秋季,在冬瓜成熟以后要记得适时采收。 冬瓜采收的注意事项 1、小果型冬瓜达到食用成熟即可采收。 2…

    2024年 1月 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