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材是指刻印章所用的材料。汉以前,印章均以铜质为主,偶有牙、角之质,亦显希睹。汉以后则出现其他材质的材料,如:铅、铁、合金、宝石、翡翠、松石、玛瑙、琥珀、蜜蜡、紫砂、石、瓷、牛角、珊瑚、贝壳、黄杨木、沉香木、紫檀木、竹根、缅茄、果核等。铜质印材使用历史最久。自王冕以花乳石治印,开文人以石为印料之先河,而明人文彭、何震发现灯光冻石,遂使石质材料统领印坛至今,而石材中又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为最,得以举世闻名。
1.铜
有青铜、黄铜之分,一般是铜合金,性较稳定,使用于春秋战国期间,秦汉时期最为普遍,直到元末明初时才逐渐被石印材所取代,出土的古代铜印以铸印法和凿印法制作而成,由于铜印材的特殊质性,制作出的印文皆端凝稳厚,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2.玻璃
最早见于战国,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出土的玻璃制品中,即有玻璃印,其形制、纹饰都为战国时期的典型式样,镌刻有当时的字,今亦有以玻璃制成仿水晶印材者。
3.金
指印材中含有黄金者,秦以前以金为方寸之玺,秦以后则以印材来区别官职的高下,金印材级别最高,大多以涂金和鎏金的铜料制成,纯金者极为少见。
4.银
印材中含有银者,秦以前亦以银为方寸之玺,秦以后有以印材来区别官职大小的制度,其级别仅次于金印材,亦多以涂银或鎏银的铜料制成,银软而腻,刻制时涩刀难行,所制小印却玲珑可喜。
5.玉
质地坚实致密,先秦时人皆喜用,取君子佩玉之意。秦汉始为皇家专用,分硬玉、软玉两种。硬玉俗称“翡翠”,透明或不透明,性坚韧,片状断口,珍珠光泽,以翠绿者为佳。软玉性韧,多尖片状断口,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光泽,以玉材治印,印文挺拔刚健,别具韵味。
6.水晶
质地纯净,为透明晶体,具玻璃光泽,以不同色象分“茶晶”、“墨晶”、“紫晶”、“发晶”、“泡晶”等。其中“紫晶”和“发晶”为佳。因水晶质脆,施以锥凿稍重则损裂,恰到好处者则清纯雅洁,令人爱不释手。
7.玛瑙
多产于东北及江苏、河南、江西等地。多呈圆形,中常有洞孔,伴生水晶,半透明,有玻璃光泽,以蓝色、红黄色为佳。玛瑙质地坚硬,刀不易攻,但刻之佳者往往玲珑剔透,古趣绽凝。
8.琥珀
制成工艺饰品为佩,有修久的历史,古代则是一种高贵和权力的象征。琥珀亦作“虎珀”、“虎魄”、“兽魄”、“顿牟”、“江珠”。微透明或半透明,光泽如树脂,有贝壳状断口,大如鹅卵,小如米粒,大者尤难得。性脆,易受刀,刻印时作小片状剥落。若掌握其性能,效果甚佳,因其奇诡莹澈,较之象牙等质,亦显华贵。
9.贝壳
可作印材,但质地硬结,落刀时呈片状剥落,所刻印章佳者少见,但外观光洁美丽,有如珍珠闪光。
10.蜜腊
与琥珀相类,色较淡,质地韧腻,有断口,犹如千层纸,不易奏刀,偶有所刻佳者,别具古韵。
11.象牙
产于南亚、南非等热带地区,其质地细密坚韧,具密格状年齿纹。汉代即有牙印,唐宋元更为普遍,因其易刻,又耐磨,坠地不易碎,钮雕显浑朴,故被文人雅士所喜,高手所制印,不逊于石。
12.牛角
分水牛角、黄牛角两种,水牛角为灰白色,黄牛角为黑色。性如象牙,但日久易变形,易为虫蛀蚀,刻印适于工稳之风格,若遇高手,亦精雅典丽。
13.犀角
即犀牛角,为最名贵的角材。灰褐色,质稍松,因其珍贵稀少,用以刻印者罕见。汉前偶用于制印者。
14.木
指以树木为作印章材料者,传统木印材有黄杨木、紫檀木、红木、乌木、枣木、银杏木、沉香木、伽楠木等。此类木质轮纹细密,质地匀腻,不易变形、开裂。适于工稳印风,能者,不察为木。
15.竹根
汉代即有以竹刻印者。一般以较老的竹根,截取有粗根须和根眼的部分镌刻印章。所治印形态自然,富有古趣,可供案头欣赏。但竹纹粗松,有硬纤维,印文见油易膨胀变形,残余印泥易嵌入竹纹,难以持久使用。
16.瓷
通常以瓷坯刻成印之后,再烧结成印。唐宋时用于刻私印,而瓷质密结,坚硬,但不易碎,也有以刀硬入成文者,极少见。所制瓷印,厚重苍劲,朴茂可爱。
17.铁
质地坚硬,容易锈蚀,故流传较少,古时常用于刻制官印,明代御史用铁印,传以取铁面无私之意。其形粗蚀,且易损印泥,后世多不采用。
18.珊瑚
质地松脆,容易受刀,常见者为“红珊瑚”、“桃色珊瑚”、“白珊瑚”。其中“白珊瑚”较为普遍。
19.田黄石
产于寿山溪板,颜色为黄者,有石皮微透明,肌理玲珑清澈的特点。更有清晰细密的萝卜纹。故清人毛奇龄在《后观石录》中称:“每得一田坑,辄转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此外,另有一种“银里金田黄”,外表包裹白色石皮,肌理为纯黄色,酷似蛋白包裹着蛋黄的热鸡蛋,较前者更为珍希。
20.白田石
田石中为白色者,故称,多产于上坂和中坂,除极少纯白者外,多白中嫩黄或蛋清色,石皮湿润如羊脂玉般,肌理从外至内渐淡化色地愈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愈明显,似血缕飘于白色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
21.红田石
田坑石的品种之一,为红色者,生成红田石有两种原因:一是自然生成红色,其如橘皮而偏红,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石”,极难得。一为农民焚烧稻田积草等人为原因,使深埋土中的田石受热,而产生化学变化,表层逐渐转红,但肌理却保留着原色,故称“煨红田石”。前者质地细嫩凝润,为上品,后者石质变燥且易裂,佳品少见。
22.黑田石
田石中色纯黑或黑中带赭者,石质细嫩有光泽,萝卜纹多呈流水状。有称“乌鸦皮”或“蛤蟆皮”田石者,外有黑石皮,石多呈黄色,皮色浓淡多变,皮层厚薄不一,呈块状或条状。另一种为黄色皮,肌理黑中黑赭,亦是黑田石中之上品。
23.花田石
红、黄、青等杂色相间的田石称“五彩田黄石”俗称花田石。它同样有石皮和萝卜纹,色彩斑斓。
24.溪管田石
因产于寿山溪中坂溪之管屋附近的溪底而得名,此处溪水湍急,石因水波冲击涤荡,浊污尽除,倍加晶莹通透,色有微黄、浓黄、黝黄等。
25.溪蛋田石
又称溪蛋石,溪坂独石,溪中冻,溪管田。产于月洋溪,系溪水经山洪冲荡而流入溪底的零散独石,又或前人在月洋山开采石材时遗下的残块,经暴雨、山洪冲汇,流入月洋溪,受水、石长年冲击,泥沙涤尽,棱角磨平,遂成圆浑、滚溜的溪蛋石。其石久蕴水中,外表泛淡黄或暗赭色,其质莹流温润,外黄内白,肌理偶有红筋,为藏者所珍惜。
26.掘性坑头石
是一种石质与田石较相似的块状独石,故又称坑头田石,产于寿山溪流经坑头一带的山中砂土里。与田石相比,通灵有余,温润不足。虽有萝卜纹和红筋,但格纹比田石密得多,且肌理时起白晕,为田石所无。
27.水晶冻石
又称“晶石”,产于坑头占山水晶洞及山坑高山洞,其透明灵澈处可“隔石观物”、“若玻璃无有障碍”,色有四种,分别为“白水晶冻”、“黄水晶冻”、“红水晶冻”、“蓝水晶冻”。以白水晶冻最为常见。山坑所产水晶冻,质地不及水坑冻纯净,且易变色,识者每浸油使之恬润。
28.牛角冻
因质感如牛角而得名,肌理通透而隐存水流纹,黑中带赭,浓淡交错,较黑田石通灵,温雅可爱。
29.鱼脑冻
因状如煮熟的鱼脑而得名,石质温润莹净,半透明状,肌理隐含棉花纹,产量少,故为水坑石中珍品。
30.黄冻
质地凝腻,又称“蜜腊”。色如枇杷,纯净无瑕,肌理间有红筋,似田黄冻,唯无石皮。陈子奋称其“俨如宣都枇杷,令人食指欲动”。
31.鳝鱼冻
石性通灵,半透明,灰色中含黄,隐约细黑,如鳝鱼脊,因此得名。石体中或含水草纹,故又称其为“仙草冻”。
32.天蓝冻
毛氏称其为蔚蓝天,青天散彩,更赞叹它是“初露蔚蓝三分钟,渐如晚霞蒸都……而垂似黄云接日之气,真异观也”。其奇色蔚蓝中带白或黄,肌理偶有黑点,有棉花纹,如云霞朵朵散满天,天然出壮观。
33.环冻
产于坑头洞,有灰白色或深灰色水珠水泡,环纹的冻石,或零星分散,或单环,双环及至环环相连,蔚为奇观。若经油浸,颜色会变淡或增浓,常见者为水晶环冻和牛角环冻,但其价却在水晶冻、牛角冻之上。
34.红高山石
产于高山峰各洞矿,是红色高山石的统称,按照颜色的浓淡深浅,质地微脆略坚,通体半透明,在似冰冻的肌理上,布满色泽各异,大小不同的红色斑点,点中偶现金砂,闪闪发光,奇特无比。
35.白高山石
通体纯白的高山石,产量极高,以色、相、质的不同,分为藕尖白、猪油白、象牙白和磁白高山石,其中以藕尖白及猪油白高山石为最佳,其嫩润恬净,具均密坚实之质,每使识者不忍离手。
36.桃花冻
高山冻石,质微透明,色多白、黄中带细密的红点,深浅大小不同,似三月桃花散落水中,凝而视之,似动非动,质地莹润,普通者已是难得。
37.玛瑙冻
居于大洞的尾部,相传为明代寿山古禅寺的僧侣所开。因石质纯净光洁似玛瑙而得名,常见者为红玛瑙石、黄玛瑙石,偶然有黑中透红者,极佳。亦有二色相间或杂灰、白色块,更有石中隐现红、黄、黑、白各色条纹和圈点者。均属难得之品。
38.水洞高山
高山石的一种,在和尚洞后侧下方,因矿洞深入地下水层,故名。其石质通透,色白、红、黄或白中带红、黄,经油浸后,可与水坑冻石相媲美。
39.太极头
洞位于高山峰北之小山岗上。因小山形如太极。故称。始采于20世纪30年代,曾出现一批晶冻石,可与水坑石媲美。质地极其晶澈,远胜高山各洞所出。石性灵洁,红色者如晚霞,白色者如水晶,黄色者如蜂蜜,是高山石中的优质石种,今已绝产。
40.荔枝冻
又名“荔枝萃”、“荔枝咀”。位于高山北面中部。与太极洞毗邻,因洞口有棵野荔枝树,石材又具白色,极似新剥出之荔枝肉,故以荔枝冻作为石名。
41.都成坑石
又称杜陵石,杜陵坑,都灵坑,都丞坑,皆因音近所致。石质坚硬通灵,光彩夺目,遇质纯者,可与田石媲美。石色表里如一,永不变色。其妩媚娇柔,绝非他坑之石所能比拟,故名列山坑之首。
42.善伯洞
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石农善伯在采石时洞塌身亡,后人将此矿洞取名“善伯洞”或“仙人洞”。洞位于都成坑山临溪处,属都成坑余脉。1938年重新开采,其石质地温腻脂润,有黄、红、白、灰、紫等色;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如花生糕),1989年以来,屡出佳石,为石界所重。
43.月尾
产于都成坑北部的月尾溪旁。又名“牛尾石”,为不透明和微透明质地,其中月尾紫石,以色浓如鲜猪肝为佳,又月尾绿石以通明翠绿者为贵,石质嫩洁,偶见两色相间或隐白色小点者。该洞亦出晶石、冻石,称月尾晶、月尾冻。偶获小块,亦属名贵。
44.艾叶绿
产于距寿山5公里的五花石坑,色如老艾之叶,故名。其中淡绿艳白者称“艾背绿”,质地晶莹者,又称“艾叶晶”。南宋梁克家《三山志》云:“寿山石,洁净如玉……红者、绀者、紫者、髹者,唯绿者难得。”
45.芙蓉石
产于寿山东南月洋加良山,清乾隆后更为著名,光绪间被誉为“印石三宝”之一。清郭柏苍《闽产录异》称其“似玉而纯粹,玉不受刀,逊于芙蓉矣。”石质极其温润,凝脂、细腻、石色丰富,其中以红芙蓉、黄芙蓉、芙蓉青、白芙蓉、红花冻芙蓉、五彩芙蓉最为著名。外观特征与寿山各坑矿洞所产有明显区别。
46.将军洞芙蓉
据传清乾隆年间,位于加良山顶的天峰洞被一将军独霸,采得大量佳石流传于世,遂为人所重而名声大振,故名。此洞所出之石,质地极纯,柔洁通灵,为芙蓉石中上上品,肌理中偶含褐黄色斑块,如汉玉土中受沁之色斑,此将军洞芙蓉所独具的特征,后洞塌绝产。当今世上藏品,多为白色,均是百年前的旧物了,价值不在田黄石之下。
47.旗降石
又称奇艮石,奇岗石,产于寿山村北之旗降山。主要以色相来细分其石,品种较多,是寿山石中的大家族。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脂、微透明。此矿体有脉状和块状两种,脉状石质坚细,温润,极富光彩,雕刻时石屑易成卷状。块状独石,采掘于砂土中,名“掘性旗降”,石质胜于矿洞中所产。
48.鱼冻
产于封门各矿洞。青色微黄,半透明。石质细腻、温润,稍坚。明沈野《印谈》载:“灯光之有瑕者即鱼冻,鱼冻之无瑕者即灯光,最是易辨。”故鱼冻肌理隐有浅色斑点或杂质、格纹,与灯光冻的区别即在此。是青田石中的珍品,极难求得。
49.灯光冻
又名“灯明石”、“灯光石”,封门石的一种。明郎瑛《七修类稿》云:“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温润可爱。”明甘旸《印章集说》云:“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其文俱润泽之光,别有一种笔意丰神,即金玉难优劣之也。”邓散木《篆刻学》云:“灯光石微黄,纯洁,半透明,坚致细密,价等黄金,为青田最上品。”
50.封门青
又名“风门青”、“风门冻”,封门石的一种。淡青色,不若灯光冻之青中偏黄。兰花青田之青中偏绿,产于封门洞。淡青色,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常隐有白色、浅黄色细纹。石质细腻、温润微结,不坚不燥,属青田石之极品。
51.兰花青田
青田石的一种。又名兰花,兰花冻。产于封门、尧土矿洞。青中泛绿,如兰花之叶,娇嫩艳美。石质明润纯净,通灵微透,细腻微结,适于奏刀。多夹生于顽石中,大材难求。昔篆刻家方介堪赞其:“适于奏刀,纵横屈曲舒卷自如,直可与澄心堂古纸相媲美。”是青田石中的珍稀品种。
52.竹叶青
又名“竹叶冻”、“周青冻”,产于季山矿区。青色泛绿,半透明。肌理隐含细小的白点。石质细腻、温润、坚结、略韧、爽脆、走刀极好。裹生于粗硬的紫岩中,大材难得。纯净而大块者甚为珍稀。
53.黄金耀
产于山口镇西封门洞,南光洞也偶有产出。黄色艳丽妩媚,金光熠熠。石质细腻、温润,纯净微结,脆软适中,是青田石中最佳黄色石料。据传封门“老坑”岩壁原有题诗一首:“直岩下,横岩腰,十万两黄金耀。谁人开得黄金耀,千贯银债一时销。”大材难求,偶得小料,亦弥足珍贵。
54.黄果青田
产于封门洞。稻黄色,略带赤,色象如当地黄色糕果,故名。不透明。石质纯净,色彩匀称单一、细腻、稍结,平滑光洁,少裂痕。走刀爽脆舒适,是黄色青田中的佳品。
55.封门黄
产于封门洞。纯黄色,由浅至深,各色度均有。肌理常隐有白色、黄色的细絮纹,有时含水流冻纹。石质细腻、温润、稍结,不坚不燥,硬度适中,是封门石中的佳品。其中特佳者,也称为“黄金耀”。
56.酱油冻
产于封门矿区一带。深棕色至深褐色,各色度均有,如酱油汤色,故名。肌理偶隐有细丝纹,石质细腻、温润、坚结、平滑、微透明、走刀爽脆、舒适,外表深沉稳重,古朴典雅。是篆刻、收藏皆宜的上品印石。产出少,难以求得。
57.朱砂青田
产于封门矿区一带。朱红色俗称青田鸡血石,微透明。肌理均匀密布,有点点补砂,如浮飘于清水之中聚散自然,色彩艳丽深厚,且常露出浅黄色的冻点、块斑。石质细腻、纯洁,富光泽,较坚脆,是青田红色印材中的佳品。
58.黑青田
俗名“青田牛角冻”。封门石的一种,又名封门黑。黝黑色,纯净无杂质。肌理偶有少量浅黑色条纹或小白点。石质温润,细腻、稍坚、爽脆、富光泽,因夹生于其他色材之中,矿脉薄,大材极难得。
59.封门三彩
石色以黑青田为主,上有赭色酱油冻,两色间往往夹有一层青色冻层。有时亦有黑、青、黄、棕、蓝等多色,或仅有两色。色层之间平直,色界清晰,如不同石料合而成。石质细腻,温润,爽脆,富光泽,可谓集封门青、黄金耀、封门黑、酱油冻等名石于一体,石中珍品。
60.旦洪石
青田石的品类之一。又名官洪冻,石质青色微黄,温嫩细润,莹洁通灵,性近兰花青田。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镇之南灵溪之左旦洪矿区。据山口《林氏宗谱》记载:“上自鲤鱼奇崖壁中为先期官府所开,为官洪洞,其石最美。前面溪旁从白泥中按气而求,开成新洞,新旧相错,采出白石,质不甚坚顽,除锯为印章外,可以雕琢杂物者在此。”官洪洞的开采,最早当在元代之前。长期开采,得佳石不少,故名声大振。其矿区范围很大,包括官洪洞、禁猪洪、大塘、嫩蟀湾、风箱洞、羊栏坑等坑、洞、山。产量巨大,品种丰富,著名的有“官洪冻”、“蜜腊冻”、“五彩冻”等。旦洪石色彩丰富鲜艳,石质优良,是青田石中的优质品种。
61.金玉冻
尧土石的一种,产于尧土矿区南光洞。青黄两色,过渡自然,石质细腻、温润,稍坚、略韧。
62.尧士石
青田石的品类之一。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镇东1.5公里尧士矿区。旦洪、封门、白蜶矿区均在灵溪之左,惟尧士矿位于灵溪之右。其开采历史悠久,1957年山口镇出土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墓志铭石碑一块,其石料即用尧士石,故其开采应可推溯到明代。民国时,尧士山一带称“岩垄”。据1931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丛刊记载:“山口岩垄近年白石最多,紫岩次之。白石色微黄,紫岩暗紫,皆细洁纯滑。尚有色红而兼微黄,内含蓝钉,质粗不适刀者。岩垄系近来产印章石最多之地。”当时已初具规模,产量可观。新中国成立后在此成立尧士矿区。尧士石佳品,著名的有蓝花青田、南光青、金玉冻、猪油冻、紫檀冻等。
63.猪油冻
尧士石的一种。白而微黄,如熟猪油色,微透明,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有油脂感。但夹生于顽石中,大材难求。为青田石中的珍贵品种。
64.白蜶石
青田石的品种之一。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镇南6公里方山乡白于矿区。冒广生《青田石考》记载:“进方山水门,口有白羊洞,所产石多青白,间有红纹,性细软。旧有土人采石耗资无算,祷于神,假梦白羊,而得此坑,故以白羊名。”20世纪50年代初在此建蜡石矿,称白蜶矿区,故名“白蜶石”。其主要矿洞,西南山岗杉木成林,名“杉树降”;南面巨大矿洞开采已久,洞底积水,称“水洞”或“大洞”;北面傍依小坑,名“坑儿洞”。此外,白蜶山之南有茅乾湾,大小矿洞不下十几处,如主要出产冻石的冻洞,出产头绳缕石的头绳缕洞,处于半山腰的半腰洞,巨石之下的大岩下洞等。白蜶石以青白色为主,带微黄,肌理多黑纹、棕红纹。尚多紫岩石,质稍坚者常含蓝钉、蓝星、蓝带等。以“白蜶夹板冻”和“芥菜绿”最为有名。
65.芥菜绿
以水洞出产者为佳。青绿色,色彩纯净,由浅入深,各色度均有。其中深者,色如老艾叶之色,又称为“青田艾叶绿”。石质细腻、温润,稍结,略软,莹净如玉,石性稳定。光泽极好。肌理偶见浅色纹理,色调清新文雅,仍为收藏者青睐。但产量少,难觅。
66.松花冻
产于旦洪矿区的官洪各矿洞。青色,半透明,肌理分布黄、竭、灰、白、黑等色花纹、花斑。花斑如松花和花生壳等。石质细腻、温润、稍坚、略软,以自然色彩取胜。
67.云彩冻
黄、棕、青等多色,产于尧士矿区。石质呈片状,或平行而生,或弯曲流动,色界清晰,有互不相融的感觉,如雨晴后的彩霞。另有产于岭头者,为红、黑、白三色相间,自然流畅。质地细腻、温润、柔嫩、光洁。
68.红木冻
产于季山矿区季山岩山尖。紫红,如红木色,色调深沉典雅。石质细腻、温润、稍坚、富光泽,石料中偶夹生青白色冻条、冻层、极具特色、为稀少名贵之品。
69.北山晶
白色或黄色,为最透明之青田石,若寿山之“水晶冻”。肌理常含有浅色絮纹。石质细腻、温润,纯净性软,偶含有灰白色硬钉。夹生于顽石之中,呈层胍状,矿层甚薄,做成小印材、极可爱。
70.蓝星
又名“蓝星青田”,是20世纪70年代始出现的新品种。青色或黄色,冻地,有青色地者,属菜花青田,久会逐渐变成黄、棕色,石质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或疏或密地分布蓝星点,故称。蓝星以色艳、点大而多、地纯冻者为佳,外观与蓝钉相似,但无结晶状的光泽。属蓝线石,质地软,可雕刻,质体通灵,是篆刻和观赏皆宜的上品印石。
71.蓝带
又名“蓝带青田”,青色或黄色,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有细小的蓝星密集成片块状和宽条带状,横断面如一条蓝色彩带,故名。石质细腻、温润、稍结、爽脆、富光泽,
产出极少。其蓝色鲜艳、而地料细润者更为罕见。
72.菜花青田
产于封门、旦洪、白蜶、尧士各矿区。初为青白色,久经手摩汗渍,颜色由浅变深,甚至变为酱油色。酱油青田中的一种即由菜花青田变成。石质细嫩油润,是青田石中的上品印石。
73.酱油青田
产于封门、旦洪等矿区。原系黄色菜花青田,因石质细软,能吸附他色,经人工长期抚摩和汗、油等浸渍,颜色渐深而成酱油色。另一种是一般的黄青田亦因长期摩挲而变成酱油青田,此美石皆非数十年难成,故十分难觅。历来为收藏家所重,视为珍品。
74.水藓花青田
产于尧士和旦洪的嫩蜶狮子岩下等地。青白、黄、青灰等色,不透明至微透明。石体表面显示水草或树枝状的黑色花纹,宛如摇荡在水中,生机盎然;有的浮于表面,有的深入肌理,在黄色或青色的底料上产生奇特的美感。
75.山炮绿
产于山口镇汤蜶乡西南山炮。翠绿色,鲜艳如翡翠,十分艳丽。冻地微透明至半透明。大料一般与黄色石料混生,石质细腻、温润,稍坚,略结。肌理多有白色麻点,黄色斑纹和硬砂块,若遇地子纯净大块、晶莹通灵、色泽翠绿者,属难得之品。
76.秋葵
产于尧士矿区和旦洪矿区。淡黄色,如秋天向日葵的花冠。色彩娇艳,半透明。石质温润、细腻、纯净,稍坚,硬度适中。亦为青田石中上品。
77.封门蓝
石色分深蓝和浅蓝,融入微透明的青色冻地中,似万里晴空,又如浩瀚大海,若蓝色斑块大而纯净者,直堪称印石奇品。
78.紫罗兰
质地稍坚韧,温润通灵,有紫蓝色呈密集细点状团块。有的稍粗的星点密布,散落在青色地子上,景象奇特,为印石中珍品。
鸡血石
79.刘关张鸡血石
红、黑、白三色相间。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历来传为佳话。刘白面,关红面,张黑面,故将此三色交融的鸡血石称为“刘关张”。石质较细腻、温润,富光泽,若三色分布均匀,鸡血红,黑如墨、白而纯者,益显沉雄稳健。殊为珍罕。
80.牛角冻鸡血石
黑灰色略泛黄褐,由浅至深各色度均有,通灵油润。肌理常含灰白色斑块,偶有乳白色、黑色条状冻纹和细牛毛、细丝纹,纯洁者有深沉、热烈、古艳、雄强,属难得之珍品。
81.羊脂冻鸡血石
乳白色,微透明至半透明,如凝结的熟羊脂。肌理含有微白的雪花点和棉丝纹,石质油润、滑腻。羊脂白鸡血石,如乳白鲜嫩的质地上分布鲜红的血色,红白显明,对比强烈,犹如皓齿朱唇。纯乳白的质地难得,晶莹通灵的透明玻璃状的鸡血石更为难求。
82.黄冻鸡血石
黄色、浅黄至深黄各色度均有,微透明。肌理含有浅色棉絮纹和雪花点。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一般黄冻地多含杂色和色斑,质纯、色净者极少。在黄冻地上配上鲜浓的鸡血,色彩特别艳丽娇嫩。一般夹生于其他矿脉之中,材大者难得。
83.水晶冻鸡血石
又称“玻璃地鸡血石”,鸡血石的一种。浅白,近乎无色,透明晶体状。肌理中的鸡血如在清水中浮动,并含棉絮状纹理。石质温润,晶莹,因矿脉很薄,夹生于顽石之中,故仅见小材,大料难觅。
84.藕粉冻鸡血石
浅灰色,稍带微红,微透明至半透明,如熟藕粉状。肌理含雪花点和棉絮纹。石质温润、细腻,软硬适中,最宜篆刻家骋刀,一般都含杂质、杂色块斑,质纯、血艳者难得。血色和质地色差很小,故给人以和谐静谧的美感。
85.桃花冻鸡血石
色近桃红,半透明。肌体内布满细密的浅红色点,有时有鲜艳的小红点(散血点)点缀其中,如初春的桃花瓣飘落于流水之中,鲜艳娇美。石质恬润、浑凝。但质地一般多含杂色、杂斑,纯者十分难得。
86.五彩冻鸡血石
红、黄、灰、白、紫等色,各色交错相间,无明显界限,多呈渗透性过渡,自然、匀称,构成色彩斑驳、富有诗情画意的图案。有时冻地上含有黄、灰白色不透明的色斑,俗称花生糕,与其他色调搭配协调,别有一番情趣。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为鸡血石中色彩最丰富者。
87.薄荷冻鸡血石
浅绿色,略黄,如薄荷汁色,肌理含雪花点和棉絮纹。石质凝结,细密,滋润,浅绿色石体配以鲜艳的鸡血红,清雅文静,富有活力,仅偶有发现。
88.玛瑙冻鸡血石
黄、白相间,或有其他色泽相杂,略有明显色界。其色往往成条状弯曲的花纹、花斑,加以如玛瑙般鲜艳的红色鸡血,娇丽异常。石质细腻、温润,在各类鸡血石中,有特殊的魅力。产出极少,故是难得的珍品。
89.灰冻鸡血石
灰色、浅灰至深灰色各度均有,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显露出云片状的黑斑块及絮状浅色纹理。石体有鲜艳的血块,生动美观。石质深浑、沉稳,一般都含杂质和杂色。质纯,色正绵润,血红者为上品,十分难得。
90.豆青地鸡血石
豆青色或淡青色,略带黄色,加以鲜艳的鸡血,显得光润妩媚。肌理多杂色斑块(花生斑)和白色絮纹,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软硬适中,走刀舒适,是篆刻家和收藏家的心仪之品。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