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这里是乡村笔记。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这是曹靖华笔下的大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风花雪月的浪漫,让大理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金庸先生说:"我没来过大理时写大理,大概前世是大理人"。他的笔下,处处都是大理的影子,天龙寺、无量山、山茶花、多情的大理段氏皇族……无数溢美之词,都被赋予了大理这片土地。
今天,我想和你聊一聊金庸老先生笔下的大理。
01 有血有肉的段氏皇族
有多少人第一次知道大理,知晓段氏,是因为金庸先生的小说?
一生多情,风流债无数最后却殉情而死的镇南王段正淳;风度翩翩又痴情的可爱的段誉;参破红尘、一笑泯恩仇的一灯大师段智兴……
伴着金庸老先生的笔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段氏皇族,大理国的掌权者。他们,不仅仅存在于金庸老先生笔下,而是有血有肉,在历史中真实而鲜活地存在着。
《天龙八部》小说前的《释名》中写道:"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期云南大理国的故事,故事发生于北宋哲宗元祜、绍圣年间,公元1094年前后。"
小说的男主角之一,段誉,即是历史上大理国第十六代君主。据史料记载,1108年,段正淳禅位为僧,段和誉继位,又名段正严。
这里,有一处细节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段正淳、段正严,单纯从名字来看,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两兄弟,但事实上,这是真父子。完全不按辈分,父子连名,是段氏皇族一大特色,对于以避讳为传统的中原王朝来说,这是无法想象的。
段和誉在位39载,勤政爱民,文韬武略,深受百姓爱戴。他不仅仅是大理国22位国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也是首位得到宋朝统治者认可的大理国主。
"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宋徽宗封段正严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其在位,颇得民心。"
虽然不会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但历史上的这位大理国主段和誉,也委实是真的有两把刷子,"幼喜刀戈,七岁人学,就学于龙苑六铉大师",武功高强绝非金庸老先生杜撰。
"皇族直系,六岁习文武,十岁善骑射,十三岁演阵操兵,十五岁文能诗词牍文,武能带兵打仗,无能者,虽皇子难登大位,将以皇族文武全才有德者荐为国君。"大理段氏皇族习武的风气由来已久,武林高手众多也不足为奇。
02 大理古国的前世今生
说完了段氏皇族,便不得不提一提大理古国的前世今生。
大理国的前身,是南诏国,于738年立国,彼时恰逢唐朝的开元盛世。立国者皮逻阁,依附于唐朝,在唐玄宗的支持下一统其它五诏。其国名直到794年才确定下来,由于它的前身"蒙舍诏"位于六诏之南,故名南诏,来源于唐朝分封。
902年,南诏国被汉人权臣郑买嗣建立的大长和国所取代,王室800余人全被灭口,南诏灭国。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自此拉开帷幕。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灭大义宁国,自立为王,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大理国由此建立。金庸笔下的段氏,即由此得来。
宋朝建国以后,宋太祖赵匡胤的主要精力在于应付五代十国以来的混乱局面。大理地处西南边陲,易守难攻,因此当手下大将提议攻占大理时,赵匡胤大手一挥:"大渡河以南以西地区,非朕所有!",与大理国保持了良好的邦交关系,因此大理国得以存活317年之久。
1253年,元太祖忽必烈率军从青藏高原南下攻占大理,兵不血刃便生擒国主段兴智,大理国亡。段兴智投降后,被封为世袭大理总管,段氏一族又继续统治了大理地区128年,直至被明军攻破。
03 为啥大理皇帝都爱出家
在出家这个归宿之上,大理段氏像是有文化传承一般。据史料记载,从公元937年大理国建立始,一直到公元1253年大理国灭,大理王朝共经历了22位帝王,其中有10位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除段思英是被迫退位以外,其余9位皆是自愿放弃江山社稷,落发出家。
如此多的帝王出家为僧,在我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我国古代帝王史中一朵璀璨的奇葩。那为什么大理会有这么多的帝王放弃了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甘愿长伴青灯古佛,了此余生呢?
在《射雕英雄传》一书中,金庸老先生借"南帝"之口作了解释,"我段氏因缘际会,以边地小吏而窃居大位。每一代都自知度德量力,始终战战兢兢,不致稍有陨越。但为帝皇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出则车马,入则宫室,这不都是百姓的血汗么?是以每到晚年,不免心生忏悔,回首一生功罪,总是为民造福之事少,作孽之务众,于是往往避位为僧了。
真真假假,总归是书中给出的解释,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原因之一是大理尚佛,受佛文化影响很深。从南诏晚期隆舜把佛教尊为"国教"开始,佛学思想便开始在大理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大修浮屠庙宇,臣民皆信仰佛教,《南诏野史》记载其"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可以说是段氏一族一手将大理打造成为了妙香佛国。
金庸老先生在《天龙八部》小说前的《释名》中写道,"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教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大理国佛教的盛行,由此可窥见一斑。
其次,大理国皇帝接连出家的故事背后,还藏着一丝心酸与无奈。大理国的天下,从打下的第一天起便不是段氏一家独大。由于力量薄弱,段思平借助好友高方的力量才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作为开国元勋,高方因此封侯,执掌兵权。
伴随着高家势力的不断扩大,大理国政大权渐渐落入高氏一族手中,皇族段氏反而成为了任由高氏一族摆布的傀儡,郁郁不得志之下,许多帝王选择了自动退位,长伴青灯古佛。
据《南诏野史》记载:"在位十三年,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善阐侯高升泰为君。"于是段正明不得已禅位于高升泰,自己到崇圣寺出家为僧。
高升泰称帝后,改国号为"大中国",两年后病重,嘱咐子弟还皇位于段氏。段正淳由此登基为帝,但大权仍然掌握在高氏一族手中。自此之后,高氏子孙世袭相国,手握实权,权倾朝野,大理一国"段姓有国无权,高姓有权无国。"
即使段氏后人励精图治,也无法改变高氏一族专权的局面,无奈之下,退位为僧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也许,这就是他们挣脱权臣的枷锁,为自己选择的一种解脱方式吧。
04 被大理皇帝偏爱的千年古刹
《天龙八部》小说中,皇帝出家的地点是天龙寺,那真实历史中的大理皇帝是在哪里出家呢?
它,隐匿在苍山深处,是历朝历代皇亲贵族出家最多的一所寺庙,没有直达车辆,至今没有通电,任凭世间红尘喧嚣,依旧保持着清修之所最初的模样。
它,就是无为寺,始建于唐贞观九年,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寺院落成之时,观音菩萨踏云而来,颂出偈语:"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寺院由此得名。
寺院有一株镇寺"活宝"——千年香杉树,枝繁叶茂,高约24米。相传为开山祖师赞陀崛多从天竺带来的五株香杉树之一,由赞陀崛多与南诏国王亲手栽种,与寺庙同龄,现已被列入中国稀有名贵古树的名录。
历经千年风云烟雨,其余四株香杉早已消散在历史的洪流中,唯有这一株几度荣枯,至今仍散发着勃勃生机与活力。树干遍布树洞,古老沧桑,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05 无量山下,藏着段誉也没去过的樱花谷
金庸老先生笔下的无量山,是逍遥派掌门人无崖子的隐居之所,段誉与神仙姐姐的邂逅之地,这里有着无量玉璧、凌波微步、神仙姐姐、婀娜茶花、飞禽走兽、草药毒虫……浪漫又神秘,不知道你是否会好奇,真实的无量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属横断山脉云岭余脉,是点苍山向南延伸的一个分支,因"山高不可跻,有足难攀,谓之无量"而得名。
"深山有老林,老林出好茶",无量山山高谷深,平均海拔1800m,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无量山普洱茶成为了大自然赋予的瑰宝,在这里,古茶园星罗棋布,茶叶品质极佳。
相传无量山种植茶树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茶树栽培技术为蜀国丞相诸葛亮亲自传授。在唐代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茶树栽培历史极为悠久。如今,无量山仍分布着大量野生大茶树,据专家考证,最古老的茶树树龄约1500年。
无量山古树茶条索较粗壮,叶片粗长,外表光滑亮泽,银毫密布,表里如一,呈黄绿色。冲泡开来,汤色清黄,晶莹透亮,入口滑润,清澈甘冽,悠悠茶香在唇齿之间晕开。古人有诗赞曰:"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
在无量山的绿色茶园间,点缀着数千株冬日樱花,这是一处段誉也从未来过的樱花谷。虽没有风花雪月的名气,却有着相同的浪漫。
樱花谷的由来,也许就是这世间最美最浪漫的意外。无量山本无樱花,但由于茶树喜阴,茶农便在茶树间种植了数千株樱花以为茶树遮阳,无心之举造就了一方樱花盛事,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散文家杨朔写道,"当北方还是搅天风雪,水瘦风寒的时候,云南的春天早就像催生婆似的到处搅动花事。"冬日,当北方的城市大雪纷飞之时,这里,却花开如海。
晨光微熹,山间朝阳将粉嫩的冬樱照亮,伴随着轻薄的晨雾,如梦似幻,恍若人间仙境,雾里看花、若隐若现的诗意与浪漫在这里缓缓流转开来。
或粉或紫绽放的樱花,如云似雪,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茶园叶浪之中,微风拂过,片片花瓣从树梢垂落,恍若一片碧绿中最惊艳的那一抹朱砂,迷了无数人的眼。
听,这里,是花开的声音。寒冬与春天之间,只有一片花海的距离。
参考资料: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1]薛祖军,杨涛.金庸笔下的大理形象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12(5).
[2]杨周伟.大理段氏与《天龙八部》[J].大理文化,2010,(5):103-110.
[3]王洪力.追溯《天龙八部》中的段氏儿女[J].文史杂志,2006,(6):57-58. DOI:10.3969/j.issn.1003-6903.2006.06.024.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