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人数众多,受关注度高,但是在划分上却被归为非正式群体。
为什么大学生被称为非正式群体呢,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你就明白了。
大学生群体有这几个特征,想“正式”都难
-
大学生形成小团体的自发性
大学生群体虽然是以学校为单位的,但是并不是一个由法律和严格纪律约束而形成的固定组织。
相反,大学生群体之间会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的需要,形成不同的自发群体,以社团,小团体,朋友圈等多种形式存在,这是其“非正式”的第一个表现。
-
大学生群体思想的不稳定性
大学生还处于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时期,血气方刚,对世界的认知比较简单,因此特别容易受到一些事件的影响,或者是受到一些思想的煽动,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
大学生信息交流的多元化,良莠不齐、在传播信息方面的无选择性等都让大学生这个群体成为“非正式群体”的代表。
-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可发挥巨大作用,也及其容易被煽动
大学生的这些特征,让这个群体极易被“征用”,而且能够发挥巨大的力量。例如大型活动的志愿者,一些新政策的宣传,一些新事物的普及都离不开大学生群体的助力。
但是这个没有固定法律法规限制的“非正式”群体由于受到高等教育,在思想上更为自由,在表达上更为直接,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极易容易被一些思想煽动,也容易在某些问题上走极端。
与正式群体的有公共管理公约和易于管理相比,大学生群体显而易见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险性,这是其“非正式”属性的潜在危机。
各团体和管理部门对于规避这个不足也做了大量工作,对于引导大学生团体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潜能无可限量,正面引导将会为社会发展贡献出爆发式力量
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要强化引导,正确规避负面影响,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活力。
为此,小编总结出几个能够让“非正式”群体积极健康发展的方法。
-
制定群体规则,规范群体行为
无论是何种大学生群体,其不规范性都是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的首要因素,因此要规范大学生群体,制定行为规范,对大学生的行为形成适当的约束,才能逐渐将“非正式”群体正式化,让群体成为一个紧密的,有规范的群体。
-
引导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大学身群体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经常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能够净化人的内心,引导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通过参加活动能够让大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在长期的引导下形成稳定的正面思想,不良思想和行为就很难近其身了。
因此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活动,通过参与活动,促进大学生思想的逐渐成熟和认知的全面。
-
重视群体核心人物的教育,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群体的核心人物经常会对群体的认知起决定性作用,大部分人对于群体的核心人物都有依赖感和信任感,因此会认同核心人物的想法。
正确引导和注重核心人物的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核心人物带领群体向好的方向发展,增加群体的凝聚力。
结语: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其两面性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要正视大学生群体的“非正式”因素,将这一因素看成是无限可能的爆发点,从而正面引导,发挥积极作用,相信这个“非正式群体”必将大有可为。
感谢阅读!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