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在一个平均且透明的环境里时,或许会觉得别人也应该跟你的生活态度一样。
有网友评价,《非你莫属》中张绍刚刻薄而又自负。
也许,那只是他从小在集体环境下形成的某种惯性。
张绍刚出生在1972年的包头,
那是一个充斥着集体仪式感和红旗飘飘的时代。
更何况他还是工人子弟的一员。
于是,偌大的厂区和一排又一排的宿舍,成了他小时候脑海中最强烈的印象。
每个人都是小透明,大到家长的收入,小到今天吃什么。
生活在一起,大家彼此的习性和方式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他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在透明中不知道掩饰是什么。
所以,他也更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直到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要去一个同学家里。
到门口的时候,需要先把鞋子脱掉。
他有些不习惯,不明白进屋子为何还要脱鞋。
同学告诉他,因为家里的地面铺了地板革。
那是张绍刚第一次听说地板革,也或许是他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某种差距。
事实上,上学伊始,他和一些同学的差距就始终存在。
他是那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习好,因此听到过很多的表扬。
有一段时间,老师让他和班里一个成绩最差的男生做同桌。
日常,免不了受混混同学的欺负。
不过张绍刚也有“驾驭”他的办法。
因为学习成绩好,很多作业都是同桌直接抄他的。
他看班里的另一个男生不顺眼,就跟同学讲条件。
我给你写作业,你帮我教训一下他。
对于这样的条件,同桌当然乐意。
为了此事,张绍刚偷着乐了好多天。
但总的来说,一般好学生的中学时期,都是平淡如水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18岁那年,张绍刚顺利考上了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那时候还叫北京广播学院。
他一个内蒙人,第一次进京,看什么都是新奇的。
刚在学校安顿下来,觉得很渴,就跑到校门口的小卖部买水喝。
看着花花绿绿的瓶子,老板问他喝什么,他说喝汽水。
老板又问喝什么汽水,他一时不知道怎么说。
后来,他就喝到了平生第一口可乐。
张绍刚后来的学业是本硕连读的,就连毕业之后也是留校任教。
所以,可能连他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是一望即知的。
硕士期间,他结识了王倩。
两个人是一并入学一并读研究生的。
这份相同的经历,让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而更为相同的,恐怕还是两个人的生活理念。
他会因为买一样东西,到不同的商店去比较,而王倩也会这么做。
他向往这种对待生活的朴实和沉稳。
于是,当心里产生结婚的念头后,两个人便很快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留校担任电视学院的老师。
那是1996年,24岁的张绍刚工作,家庭就稳定下来了。
不过,他并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走进荧屏里。
站了3年讲台,他进了中央电视台。
于是,观众从此记住了《今日说法》的一个主持人叫张绍刚。
虽然成为了名人,但事实上和大学的生活没什么区别。
这档法制节目本就是严肃而正式的,他的主持也不会掀起什么意外的涟漪。
就这样,他一板一眼地主持了整整10年。
不知道他喜不喜欢这种状态,至少是不拒绝这种状态。
38岁那年,他想要调整一下平静如水的生活。
而不调整则以,一调整就掀起了巨大的涟漪。
2010年前后,他开始主持天津卫视一档全新的栏目。
《非你莫属》,一档新型的职场招聘类节目。
在节目中,他曾经把一位27岁的美女硕士追问到哭。
以往的严肃主持形象不再,唇枪舌剑中甚至多了几分刻薄。
而直接掀起争议的,则是2012年初的一期节目。
80后留学归来的刘俐俐上了这档节目。
刘俐俐上台之后,先从兴趣爱好说起,表示自己喜欢莎士比亚的英雄双行体。
张绍刚在其后,表现出了质疑的神色。
之后,刘俐俐回答回国的原因,
她说自己在新西兰留学3年,中国变化很大,再不回来就傻掉了。
她的回答,成为了矛盾的起始点。
张绍刚直接打断她的话,问她为何要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
按照张的理解,刘俐俐在表述的时候,应该称祖国,或者是“咱们的国家”。
但很显然,他的这种直接打断的质疑式提问,使现场对话的气氛冷峻了起来。
而刘俐俐并没有跟着张绍刚的节奏走,而是在对话中继续跟他针锋相对。
以至于双方的对谈显示出了明显的攻击性,
而在场的BOSS团也跟进张绍刚的节奏,纷纷向女孩提出质疑。
现场的气氛一度显得十分尴尬,而刘俐俐听从一个BOSS的建议要保持微笑时,
张绍刚又反问她有什么好笑的?
刘俐俐则直接说,他让我笑,我就笑了。
之后,各BOSS团自然对她灭灯,刘俐俐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是现场的人在攻击她。
不过,她却被形容为“目光凶狠”、“笑容狂浪”。
于是,当视频被放在网上之后,很快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彼时,微博上关于此话题的讨论,达到了200万次以上。
网友们一边倒地批评张绍刚。
甚至一向谨言慎行的明星和名人们,也都站出来批评张绍刚。
马伊俐评价这是倚老卖老的人在打压中国的未来。
洪晃的用词则更激烈,称BOSS团是一帮中年脑C,而张绍刚则是白痴C。
李开复则是在质疑,称没有管理经验的主持人,为何能做主面试官?
另一方面,女孩刘俐俐一夜红遍网络。
很多单位都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
她先是在微博上对网友的关心做了回应,不过随后又将全部的微博和评论都删除了。
而处于舆论暴风眼的张绍刚,则表示自己很无奈。
他不认为自己的情绪,带动和影响了现场嘉宾的判断。
而且他还认为,公开的电视求职,
发掘的就是个人特色,他会将这个过程中看到的很多东西都说出来,以便提醒求职者。
他还表示,自己只是没想到,这种方式会让大家感到难听。
该事件其实并没有持续多久,
就在大家快要忘记的时候,张绍刚在这档节目中,似乎又掀起了另一场巨大的争议。
2012年5月份,另一位求职者郭杰上了《非你莫属》节目。
郭杰是留学法国的,他拥有国际贸易、电影导演以及社会学三张学历。
不过在节目现场,郭杰的发挥并不出色。
于是,现场的BOSS嘉宾们再次“发难”,
甚至现场的一个嘉宾直接表示,郭杰提到的“Bac+5”在法国只是“专科技术学校”。
郭杰遭到质疑后,晕倒在了节目现场。
而主持人张绍刚,则是扯着他的衣领问道,你是在表演吗?
节目一经播出,更大的争议甚至质疑声传来。
李开复甚至在网上发起了抵制《非你莫属》的投票。
而张绍刚本人则表示,针对文凭的真伪,节目组已经请了相关的专业人士来解答。
最终的结论是,这个学历并不是硕士学历,
不过也不是像BOSS嘉宾说的那样,是专科技术学校。
不过,网友并不买账,认为节目组这是在避重就轻混淆概念。
而更多的人对张绍刚在现场的表现进行抨击。
有人在现场晕倒,不该是第一时间质疑,而是要第一时间问候和关怀。
更为讽刺的是,在台上质疑郭杰的嘉宾文颐,事后被人扒出学历造假。
她不但在法国的学历是假的,就连所谓的在奢侈品店面相关的工作经历都是假的。
有留学法国的网友,直接向文颐自称的学校求证。
学校的答复则是,根本查不到文颐的在校记录。
舆情滔滔之下,文颐只好公开道歉,说自己在节目中用词不当。
不过,面对大众学历造假的质疑,她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复。
而且很快,她连自己的微博都注销了。
一时间,网上抵制该节目的网友投票数量达到30万。
而相关媒体也评论,认为一档求职节目,完全变成了娱乐节目。
甚至有人爆料,所谓的现场求职成功,不过都是根据事先的脚本编排好的。
换言之,这不过又是一档彻头彻尾“演”出来的节目。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判,张绍刚表示自己还会坚持。
2013年8月,主持完最后一期《非你莫属》后,张绍刚又回到了讲台。
在此之后,他很少出现在电视台的主持舞台,倒是经常出现在网络综艺节目的主持现场。
从2017年开始的《吐槽大会》,他就从第一季一直主持到第五季。
相对于此前在《非你莫属》中的表现,《吐槽大会》中的张绍刚中规中矩。
当然也有网友表示,节目定位的不同,
每个主持人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哪一类,才能在现场表现的恰到好处。
不过,对张绍刚而言,他在节目中的表现,或许就一直是那种风格。
有网友透露,在张绍刚重新回到传媒大学教书后,
自己刚好要到学院考试(面试),考官中张绍刚也在。
这名网友说自己历史比较好,于是张绍刚就让他讲一讲明代的漕运问题。
网友当时就蒙了,认为张考官是在刁难自己。
不过,当这位网友顺利进入大学,并读过《明代的漕运》这本书后,
回头再去想张当时的提问,他或许只是想考考这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如何。
在学校上课,无论何时,张绍刚的教室都是满满当当。
甚至有学生还发现,一些校外的制片人或者节目策划人等,也都会到学校蹭张绍刚的课。
课堂上,他的课件和所用的例子都是最新的,所以课堂气氛很好,听到的东西都是新鲜的。
接着,还有学生不忘吐槽一下别的老师:PPT三十年不变。
除此之外,学生们都觉得,张老师喜欢通过在课堂上骂学生而活跃气氛。
还有的学生,能被他连续骂一个学期。
当然,学生们说的这种骂,肯定不是恶意的。
不过这正好也说明,张绍刚之前在《非你莫属》中的表现,可能只是自我主持风格的释放。
学生们还发现,生活中的张老师,经常是坐地铁出门。
这种随性的方式,也让学生对这位老师很喜欢。
张绍刚曾在课堂上表示,想要做一档读书类的节目,不过相对而言却很难。
事实上,他在2010年的时候,就出版过一本随笔杂文《无聊斋》。
2020年,在网络上推出的读书类节目《故事刚刚好》,终于问世。
而他第一个讲的故事,就是《聊斋》中的《绿衣女》。
节目中,张绍刚以讲故事的方式,将传统的内容做了新的诠释。
或许,从小养成的爱读《聊斋》的习惯,对它的喜爱一直在心底念念不忘。
不过他的学生还表示,张绍刚还是一个侦探迷。
十分偏爱欧美的推理小说家,不过却看不上东野奎吾,认为他的小说只是入门级的。
从集体氛围浓厚的少年时代走来,而后在教书和主持的路上一并向前。
他没有其他多余的标签。
在央视工作期间,人们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入。
而走出来主持全新的节目后,视角的变化,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不一样的一面来。
虽然引起了争议,但基本也都是围绕主持和节目本身的。
当然,自始至终,无论是当年的节目还是他本人,都没有摆脱炒作的嫌疑。
就连当初上节目的刘俐俐,在时隔一年后接受媒体的采访也表示,
自己也是在其后找到工作后,才逐渐理解了电视媒体的娱乐特性。
换言之,在一个被无限放大的过程中,
角度本身也在被放大,所以诠释的角度也就变得多种多样。
而作为当事方,提供的就是被围观的属性。
作为电视媒体领域的专业老师,张绍刚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也因此,他在讲台上总结理论,在不断新出的节目中进行实践。
传媒的属性,也将一直伴随在他左右。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