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市经济的源起
很多人来自农村,来自农村或对农村有过体验与了解的人或许对赶集不陌生。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人们购物消费的一个重要场所就是集市。集市是指人们定期聚集起来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中国的集市贸易历史悠久。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剩余产品的增多,在夏商时期形成了集市贸易。《周易》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之后,由于部落之间、农业生产者与手工业者之间的产品交换次数增多,交换的规模和范围扩大,由原始的偶然的交易场所,逐步成为有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集市。
经济学家说,中国封建时期,国内贸易是一种定期贸易体系,也就是集市体系。斯坦福大学教授施坚雅认为,由于传统时期大部分中国农民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所以中国社会没有足够的消费需求去支撑市场在每个工作日都开放,相反,大部分市场定期开放,即建立基层集市就能满足消费需求。
在集市开放当天,行商会用扁担挑着或用小车推着货物来市场。主要为附近的农民,农民一般出于两种原因售卖农产品,一是自己吃用之外剩余部分;二是家里条件不好,自己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舍得吃,拿来换点钱,再换点别的生活物资。除了附近的农民之外,磨刀的、卖药的、剃头匠等提供专门服务的人也会在路边摆摊。当集市成熟之后,赶集的人多了,茶馆、小吃店和酒馆等也慢慢建立起来。当然也会在这一天营业,招待聚集起来的人群。
集市是买卖集中的地方,因为有集市,人们在这里互通有无。有买有卖,商业经济就此诞生。
二、集市经济最完善的组织形式在中国
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交换,都在促进人员流动、物品流动、金钱流动,当然也活跃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交换促使经济活跃,这是集市经济的基本特征。无论如何,一切都要被投入市场,不仅是农产品和工业产品,还有流通比任何商品都快的金钱,还有人的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集市经济的繁荣成熟,土地终于可以进入市场,从13世纪或更早的时候起,领地能够出售或倒卖。
如果把交易比作金字塔,众多细小的活动位于塔基,那里交换的商品是价格低廉和不易保存的本地产品,往上是价格昂贵和来自远方的奢侈品,塔顶则是活跃的货币交易。没有货币,其他活动便不能进行,或不能以同样的速度进行。
布瓦洛的《行业志》说:“送食物来集市出售,这才叫公道合理。”货物的优劣和价格的贵贱,都在众目睽睽之下,集市出售的东西,无论贫富,大家都能购买。用德语说:手握着手,眼对着眼的贸易,这是直接的交换。
在初级集市经济这个阶梯上,最完善的经济组织当称中国,这里几乎可以根据确定的地理位置量出市场的数量。一个市场就是一个集镇或一个小型城市。如果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点,在点的四周有六至十个村庄,到市场正好够农民在一天内打个来回。
三、世界集市经济
在中世纪的很多国家与地区,一有空地,集市就会去占领。在莫斯科,每年冬季,莫斯科河一上冻,冰冻的莫斯科河面上就摆开店铺、木棚和摊子,集市开始了。17世纪的伦敦,冬天冷得出奇,但一点也不影响集市的繁华,狂欢活动就会在封冻的河上举行,气氛热烈非凡。
初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门槛,留在市场之外的一切产品只有使用价值,进入市场大门的一切产品才具有交换价值。生产者个人是否进入交换或经济生活的范围,就看他站在初级市场的此岸还是彼岸。
四、从集市经济到商品经济
在众多农民中,由于集市经济繁荣,社会经济活跃,有些人在集市经济的浸润下,有了商业头脑,加之农村有些家庭有富余劳动力,特别是那些有众多子女的家庭,于是延伸出一小部分手工艺者,或小商贩,前者如木匠、篾匠、砖匠、铁匠等,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他们的手艺活,已经渐渐远离农民种地的初始农业状态。
一个部落自己生产的产品可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贸易。它的发展通常从农民以及从事家庭手工业的人们的副业开始,而且一般是作为一种季节性职业而存在。在这个阶段,沿街叫卖和小商贩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职业;专门从事贸易的部落很快便发展起来。
交通的发展,为集市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历史学家指出,15世纪开始,在传统市场的公开交易之外,所谓的私下交易的地位正日趋重要,为了突出两者的区别,称之为市场外的市场。一些走街串巷、从事收购的商贩来到生产者家里,直接向农民购买毛、麻、活牲畜、家禽、小麦等。他们有时甚至预购羊毛和青苗。随后,他们用役畜、车辆或船只把产品运往大城市或出口海港。
这类交易脱离了集体市场的正常活动,买卖双方完全根据各自的意愿讨价还价。这些商人拥有两项优越条件,他切断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同时,他们拥有现金。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横贯着很长的商业环节,这些环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资本经济的发展。
现在的地摊经济是集市经济的延续,也是市场经济的补充。充满着人间烟火气的地摊经济既给老百姓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分享创业、增收创收的机会。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