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音效作为MIUI10的彩蛋受到用户好评,你们是怎么想到要去重新设计音效系统的?
重新设计音效不是一个心血来潮的想法,除了发布会上提到的通知音效、白噪音和人声闹钟,我们还创作了10首全新的电话铃声,可以说是一套完整的设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全新声音体系的产品构成
其实从前年的MIUI8开始,我们就开始着手手机音效系统的改造了,两年间陆续尝试了很多东西,只是产品一直没有完整的规划,都是些散棋。我们经历了一段徘徊期,一直在思考:音效究竟要做成什么样,能做成什么样?这次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定下了“自然音效”这个纲领,让所有的设计可以在这个纲领下深入地去做。
从行业来看,手机一直是重视觉、轻听觉的,大家的主要精力都花在UI(交互体验)和ID(工业设计)上。我们都亲历了全面屏时代的诞生,视觉上一直在推陈出新,但听觉似乎一直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出现。因为视觉上的东西,只要做了一定就能看到,用户避无可避。但声音不一样,做的不好听可以不听,大部分的人选择长期静音,也不会影响正常使用。结果在一些厂商这边就变成了一件不紧急的事情,排不上优先级,从而陷入了一个的死循环。
音效存在的问题,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就是我们在发布会上说的“打扰”和“听腻”,就看我们能有多少的诚意来解决它。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手机声音设计几乎还很初级,值得我们去深耕广拓。作为国产手机ROM的代表,在新领域做探索方面,MIUI一直是当仁不让的态度。我们一直都想去做这个东西,只不过这次找到了一个好的方向,让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往这个方向着力。
为什么选择做‘自然系’的音效?
这个方向的选择,其实是从“失败”中摸索出来的。我举个例子:上一代MIUI9第三方通知的三阶音,初听起来就很惊艳、很高级。但三个月过后,我就会听到这些一开始对它赞不绝口的人来和我说,这声音听腻了。我们一开始希望这个声音能高级点,再高级点,但是高级就是做加法,它没有解决听腻的问题,这就逼着我们往别的方向去探索,直到找到了“自然系”这个落脚点。
自然音是听不腻的,没有人会说这个雷声很高级,那个雨声不够高级,它就是它该有的样子,大自然的声音已经和人类的耳朵磨合了几十万年,它早就替我们做好了“用户教育”。
立足自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单调听腻的痛点。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从MIUI9开始就通过智能算法来减少通知音,屏蔽了约75%不重要的信息的通知音,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打扰用户的问题。可以说,我们并不是“设计”了一个自然的声音,而是希望把这种人本的东西带入手机。
自然的声音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首先当然是自然音的采样,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纯自然采样还原的声音听起来并不干净,那些电影里“自然的”、听觉体验好的声音其实都经历了复杂的后期制作。通常,我们会把采样到的声音进行“提纯”,再和其他类型的素材一起编辑、调整。
百听不腻的MIUI10自然系音效
自然系的声音之所以听不腻,还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相似而不相同”,比如我们用水滴声来做通知音,如果每次都是相同的水滴声,那用户一样会很快听腻。MIUI 10的通知音之所以能做到永不重复,是因为我们有大量的采样素材和动态算法的加持。光通知音效的水滴声,我们就有上万种变化。这些听起来虽然只是简单的水滴声,但创作上需要花费的精力和开发上需要协调的资源比单单写一个“高级”的旋律要多得多了。
为了提升用户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的愉悦感,我们克制了把音效做得“惊艳”的冲动,因为一旦把声音做得很重之后就会喧宾夺主。我们希望它最终听起来是轻,干净,不打扰的。
这个过程中最难把控的是什么?
最难把控的是和手机端的适配,但它也是品控的核心,和硬件的联调是需要耗费很大的成本的。音腔适配问题上我们的解法是让设计先行,BSP(系统软件部算法)护航。BSP的使命就是通过软件和算法适配,扎实地去实现每个音腔最悦耳的可能, 让每个声音有最好的发声口。
Henry(中)与设计团队进行手机适配
同时我们也邀请很多资深人士参与进来,帮我们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比如我们从去年开始合作的英国制作人 Henry Daw,他是前诺基亚首席声音设计师,在手机音乐音效上有很丰富的经验。在诺基亚和微软十多年的摸索让他很清楚手机音腔的物理极限是什么,他能建议我们使用合理的音色库,帮我们在初期减少试错的成本。让手机听上去层次有高低的区分,但又不会特别混杂,整个耳根子是清净的。
和我们合作的还有响鼓音乐的创始人卢楠 ,他是国内知名的音乐制作人和录音师,录音作品《Alive in Africa》获得过格莱美音乐奖,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朴树、窦靖童、陈奕迅等歌手的唱片制作都出自他手。他对于不同乐器在不同频率上表现的经验能实现我们对于声音“极简至真”的要求,让声音和手机物理音腔达到一个最好的融合。
旦哥(右)与音乐制作人卢楠(左)
可以这么说,为了做减法,我们在声音设计上的力道只用了四分,剩下的六分就得留给这些更复杂的工程问题。我们不说自己有多高的艺术造诣,先打一张技术牌,保证产品的基础体验足够好。
你提到的10首新的手机铃声,发布会上没有提,能给我们大概介绍一下吗?
铃声这块,是我们在音乐上玩得比较开的部分,和做音效的大概念不同,铃声的风格应该是独立、开放、多元的,因为MIUI正在跟着小米手机走向全球市场,我们的铃声也要随之变得更加多元。这一部分我们共合作了两个英国音乐人,一个丹麦音乐人和四个中国音乐人,最终带来了三首具有中国风、东方元素,和七首风格全球通用的铃声。
《山泉》(Mountain Spring)主打马林巴琴,音乐性很强,前卫的同时还有一些东方韵味,整体情境像是在一个日式寺庙里有个小和尚在念经。还有一首带Disney风格的叫《功夫》(Kong Fu),很有功夫熊猫的感觉,目前市面上没有出现过类似风格的铃声。科技风的有《太空时代》(Space Age),纯MIDI组合,加入了一些空间感比较强的混响。我们还尝试了一些在手机上表现不是特别好的乐器,比如吉他。由于吉他的频率,在手机的谐振还比较明显,所以就谨慎地只用了一首《冰咖啡》,效果也很不错。剩下的虽然标志性没那么强,但是适配也非常好。
不多说,我建议更新了MIUI10的用户去听一听,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怎么会想到做白噪音?未来的产品规划是什么?
*白噪音:能够屏蔽真实环境中很多细小的杂声,达到消除噪音效果的声音。
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会用白噪音来助眠、放松或者帮助冥想,MIUI白噪音这个产品,就像发布会上说的,是我们基于大量的自然音效采样顺便做出来的,最初只是一个尝试,没想到测试后用户反馈很热烈,于是雷总就让我们成一个专门的项目部来做这款产品的研发。
在白噪音上,我们打算做一些比较大的事,目前大家看到的白噪音只是一个最初的形态,我们计划在两个月后先单发第一版产品,当中会做一些高品质的精细化场景,会用上MIUI强大的技术引擎,未来我们可能会成为市面上最好的白噪音产品。
做了这么一套完整的声音,如果最后用户还是设置成静音,你会觉得非常遗憾吗?
不会,我们已经把这个问题想得很明白了。就像刚才所说,听不听手机音效,本来就是基于使用场景的、用户可选的东西,一个办公场景里是否要静音,可能取决于工作内容、公司的风格,而不是取决于手机的音效是不是好听。也有很多用户,他们就是习惯了永远静音,不管我把音效做得多好,他可能都没机会发现。
我们做这个的初衷并不是说,我做了一个很牛逼的东西,你不用就对不起我,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给用户一个更好的选择。哪怕只有1%的用户打开手机铃声,我也希望他能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中,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