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元
据媒体报道,河南焦作沁阳市一名学生的父亲发视频称,因为在班级群内发了一句“家长又有作业了”,不但被老师踢出群聊,还被老师打电话“教育”。
“家长又有作业了”,发生在“双减”之下,而且是直接发布在家长群里,这种表达诉求的方式,很容易激发家长们的共鸣,并产生集体抗拒效应。先有老师的作业布置,后有家长的跟踪评价,紧接着出现教师的踢出举措,再有教师的事后“教育”,仔细审视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缺乏沟通是“罪魁祸首”。
老师是“双减”政策的重要执行者,有关“双减”的作业要求自然也是谙熟于心。老师在完成“高质量观看图片”“优秀学习心得电子稿300字”“11点前完成”等作业布置后,如果有相关沟通、相关解释,也许会更好。
其实,家长的发言也有反思的必要。私下反馈比直接将“家长又有作业了”话语发至群内更为有效,这其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私下反馈是真诚求解,公然发群是坚决抵制,用相对温和的语气与相关老师进行沟通,能有效达成共识,促推老师对作业进行修订,从而达到真正为学生减负的效果;在群内直接发布“家长又有作业了”的言论,语气严厉,不容置辩,有煽情效果,很容易促成对抗,反而会加剧事态的恶化。为了孩子是家校的共同目标,沟通是推动家校关系走向和谐的润滑剂,出自好意的私下反馈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因为家长的发言,直接将家长踢出群,老师的举措也是缺乏沟通的表现。踢出群并不能改变家长们对事情的看法,这是教师不应该有的行为。老师可以就相关情况进行解释说明,可以征询家长意见和建议,可以就如何才能让孩子的作业布置更加合理进行磋商,最终达成一致效果,然后将沟通结果在群内进行反馈,作业的布置将更加合理,踢出情况完全可以避免,更不会有事后的“教育”产生。老师和谐家校关系的指导者,主动寻求沟通责无旁贷。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布置作业需要沟通、理性发言需要沟通、避免矛盾激化需要沟通、家校和谐需要沟通。面对“家长又有作业了”的反馈,老师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反馈恰当,虚心接受,及时修正;反馈不当,指出问题,加以解释说明,尽量达成一致。教师为人师表,在家长面前言行失态,缺乏必要沟通,最终导致不可收拾后果,教师言行举止均需要进行全面反思,否则只能是彰显教师无知和黔驴技穷,“家长又有作业了”,沟通比踢出更重要。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