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耳机会突聋么,突聋戴耳机听不到

光明日报1月31日消息,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而暴露于娱乐环境中的噪音、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等,是造成听力下降的“罪魁祸首”。加之熬夜、酗酒、压力大、用耳过度等因素,突发性耳聋正频频降临到青少年身上。对于那些受到听力障碍煎熬的人来说,听不到声音就等于关闭了他们与世界连接的一扇窗,且听力一旦损失,就不会再恢复,亟须引起重视。

1.过去“突聋”多为中年人,现在约三成为年轻人

事实上,“突聋”,是耳鼻咽喉科一种常见的急症,发病往往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出现听力下降,且发病比较急,通常是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时间。

一般认为,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时称之为听力减退或听力障碍。根据听力减退的程度不同,又称之为重听、听力障碍、听力减退、听力下降等。

耳聋是指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的现象。耳聋的人大多有极重度听力损失,即基本或完全听不见,他们常用手语沟通。

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以前,突发性耳聋多见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可现在,“突聋”正频频降临到青少年身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能占到30%。突发性耳聋的原因目前并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

2.听力损失不仅影响功能及情绪,还会影响经济状况

很多人会疑惑,什么原因会导致听力损失和“突聋”呢?

该病病因复杂,发病诱因众多,多与熬夜、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血脂高、糖尿病以及天气变化相关。有的与打电话过多、打枪、放炮、听随身听以及迪厅或音乐会的噪声刺激有关。这些诱发原因,可能导致内耳供应血液的血管痉挛、栓塞、内耳膜迷路病变、内耳出血,致使听力突然下降。

需要强调的是,听力损失对人们的影响巨大。

首先是功能影响:听力损失最影响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听力损失得不到处理的耳聋儿童,会出现语言功能发育迟缓。

其次是社会和情绪影响:与人沟通会对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于听力损失的老年人而言,会导致孤独、孤立和沮丧感。

最后是经济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听力损失得不到处理,每年给全球带来的额外花销达7500亿美元。这包括卫生部门的费用(不包括听力设备的费用),教育支持的费用,生产力损失和社会费用。在发展中国家,听力损失和耳聋儿童很少接受学校教育。听力损失成年人的失业率也更高。即使找到工作,和一般劳动者相比,听力损失者在职场中处于较低级别的比例也更高。

3.生活中该如何预防,避免发生“突聋”

远离环境噪音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听觉器官长期处在兴奋状态,促使听觉功能极度紧张疲劳,造成听力下降。而且噪音环境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失眠,以致血压升高、心脏排出血量减少,从而影响内耳供血,最终影响听力。

合理使用耳机

经常戴耳机,后果很严重。数据显示,韩国已有17%青少年患“噪音性耳聋”。耳机的不合理使用正在“损耳于无形”。如果每天以超过89分贝音量听音乐,时长达1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戴耳机则应严格遵循“60-60-60”原则: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戴着耳机睡觉。睡觉过程中,姿势难以掌控,在造成噪声伤害的同时也容易压迫耳机,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在嘈杂的公共场合,也要尽量避免听歌。当你发现在嘈杂环境中,音量调大到60%的时候还听不清,那就该摘下耳机了,再接着听只会损伤耳朵。同时建议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

在此我想呼吁,平时尽量少戴耳机,尤其是耳塞式耳机,如果要戴,可选择头戴式耳机和降噪耳机。主动降噪耳机可以很好地保护听力,减少听音乐时的噪音影响,帮助我们降低耳机音量。

忌吃得太“好”

高油脂、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是听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为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而这些“富贵病”会对听力造成损害。据调查,老年耳聋中70%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程度越重,耳聋程度也越重。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耳蜗微动脉阻塞,而糖尿病也会加速耳蜗血管内皮增生,降低血供,缺血情况下的耳朵就会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

少掏耳朵

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可使用软质棉棒,不要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朵,且深度不宜超过2厘米(一元硬币的直径约2.5厘米)。

别用力擤鼻涕

擤鼻涕用力过猛会增高鼻内压力,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现在就戒烟

吸烟的人会比不吸烟的人更早丧失听力,且更容易患耳部感染或在大的噪音影响下听力下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认为,吸烟者听力受损的概率比不吸烟的人要高出15.1%,而被动吸烟者所受到的影响更大,他们听力受损的概率要高出常人28%。

别过量饮酒

如果受到长期、过量酒精刺激,耳部主要会出现耳朵发闷发胀、突发性耳聋等情况,导致听力受损。

减少负面情绪

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打喷嚏时不要捂紧口鼻

有的人打喷嚏时,会下意识地捂紧嘴和鼻子,其实这样做并不好,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开车、坐飞机、潜水时注意保护耳部

开快车时,风噪声可能超过100分贝,对听力损伤很大。所以,建议开车时关上车窗。此外,坐飞机时飞机起飞、爬升或下降,气压会发生剧烈变化,对耳膜产生影响,轻则造成耳朵不适、耳鸣,重则可能造成耳朵极度疼痛、头痛、耳膜穿孔等,影响听力。潜水时也会出现。潜水和坐飞机时要注意保护耳朵,坐飞机耳部不适可以通过吞咽、咀嚼、打呵欠使咽鼓管张开,缓解耳痛。潜水时可戴上耳塞。

不要滥用药物

生病时,不少人都会使用抗生素,但滥用抗生素一样会损伤听力,导致耳聋。许多药物包括抗生素以及一些退烧药、镇痛药等,都可能对特异性个体或者敏感性个体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这些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才能服用,切勿私自服药。

别太劳累,保证睡眠

从临床上看,长时间熬夜、休息不好、睡眠不足、身体处于疲劳状态都是突发性耳聋的诱发因素。比如,不少白领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多表示在考试前有熬夜的经历。所以在工作学习的同时要保证休息和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别忽视感冒、鼻炎、咽炎

很多人耳朵感染炎症都是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特别是鼻炎、咽喉炎、感冒等都会引起中耳炎等耳部感染,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案例1:

27岁的小刘,耳鸣很长一段时间了,平时工作忙也没太在意,可最近几天,他常常感觉右侧耳朵听不清,接电话的时候特别明显,耳朵嗡嗡响,听一句话要问对方很多遍,还是听不清楚,因为失误被领导批评多次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得了突发性耳聋。

案例2:

28岁的佟先生,从事IT工作三年,天天忙忙碌碌。前段时间突然觉得耳鸣、眩晕,他以为只是没有休息好,也就没放心上,某天早上起来突然发现左侧耳朵听不见声音了,同时伴有头晕恶心的症状,急忙到医院就诊。经诊断,他患上了突发性耳聋。

延伸阅读:世卫组织-国际电联安全听声设备标准

数据显示,每两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人在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而全球智能手机的使用率正在不断增加。

为了让年轻人更安全地听音乐,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共同公布了新的有关音量的健康准则,包括在个人音频设备上增加监控音量和时长的功能等。

“允许最大听音量”功能:跟踪用户听的音量和持续时间并将其体现为占参考暴露量比例的软件;

个性化信息:根据用户用耳习惯产生个性化资料,告诉用户他听声的做法是否安全及有多安全,并根据该信息为用户提供行动提示;

音量限制功能:提供限制音量的选择,包括自动降低音量和父母控制音量;

一般信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指导,使之在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和在其他休闲活动中采取安全的用耳做法。

该标准是在世卫组织“确保听力安全”举措下制定的。该举措旨在改善全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的用耳做法,既包括在嘈杂娱乐场所接触音乐和其他声音,也包括通过个人音频设备听音乐。

(原题为《压力大、用耳过度、经常戴耳机——当心年纪轻轻 “突聋”找上门》)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5月 10日 下午2:06
下一篇 2023年 5月 10日 下午2:25

相关推荐

  • 情人的定义是什么意思(情人的理解是什么)

    情人,是指两个人之间情感交织,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陪伴,通常是指男女之间的关系。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情人这个概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那么,情人到底该如何定义呢? 首先,情人可…

    2024年 1月 2日
  • excel 6个生成序列号的方法,一个比一个更实用吗

    我们知道Excel表打开是有行号的,但行号不等于序列号。​当表格有表头想自己重新输入序列号又找不到方法,一个一个输入太麻烦,没关系,我给你们介绍6种方法,都是我经常用到的,一个比一…

    2023年 12月 6日
  • 王师北定中原日

    除了后世那个自称为“十全老人”的皇帝外,陆游的诗词流传后世的算是最多的了。9000多首,涵盖诗词等多种形式,不但有抒发书愤的豪气干云,还有钗头凤的哀哀怨怨。尤其是他的诗篇,洋溢着浓…

    2022年 12月 13日
  • 中国好吃的傣族美食

    酸、辣、鲜、香是傣族美食的味道。 酸的过瘾,辣的刺激,鲜的出奇、香的回味! 带领朋友品尝傣族的味道,你就推荐下面的美味,准没错! 必尝菜之 臭牛皮 可以直接烤了蘸辣椒 也可以用油“…

    2023年 4月 1日
  • 为什么鸟类没有牙齿的读后感怎么写,为什么鸟类没有牙齿读后感

    为什么鸟类没有牙齿吗?是的,因为它们不需要。鸟类不用咀嚼食物,它们将食物整个吞下的。 蜂鸟 它们的消化系统和我们的大不相同。它们的胃有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砂囊,所有消化用零件,砂囊…

    2022年 11月 5日
  • 中国古代十大阵法动态图

    阵法亦称阵形,通常用来描术古代军队的排兵布阵,在冷兵器时代阵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大阵法是中国古代小说家据中国古代进攻防守的排兵布阵演绎而来,在历朝小说演义中可见记载。 一字长蛇…

    2022年 11月 30日
  • 十几年前的经典游戏,你是否还记得我

    单机游戏的发展速度很快,在高画质游戏时代,过去的老游戏早已淘汰,但是经典游戏,即使淘汰了,也依然会让玩家们铭记在心,不管是三年,还是五年,就算是十几年,这些经典游戏,也依然不会被忘…

    2023年 1月 2日
  • 那些相似的动漫,到底是谁借鉴了谁的作品

    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原创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在相互借鉴中诞生的!按照这个逻辑,有些动漫看起来非常相似就不足为奇了。但从我们观众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些前所未有…

    2022年 11月 5日
  • 葡萄种类这么多,吃哪种最有营养价值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今年葡萄季又迎来大丰收。 不过,踏进水果店之后,种类繁多的葡萄简直让人挑花了眼。现在的葡萄品种如此丰富,有的明明看不出差别,价格却大不一样。到底哪种葡萄…

    综合百科 2023年 4月 28日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大家在观看古装影视时,经常能看到在宣读圣旨的镜头,都会在最开头读下面这个八个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一句大家都知道的口头禅。圣旨是皇权的象征,其制作…

    2023年 2月 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