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看《三国》连载7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1

接着上回继续说,曹操对何进说:“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原文)

曹操说:“太监古今各朝各代都有,只是国君不应过于宠幸,赋予太多权力,使他们跋扈到这种地步。如果要治他们的罪,只要诛杀元凶就行了,如此,一名狱吏也就足够了,为什么要让外人介入这样的事情呢,如果要赶尽杀绝,那肯定会传出去,我觉得这样肯定要败啊!”

何进一听非常震怒:“你说这话什么意思,你是不是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私心呢?”

曹操一听,郁闷而走:“把事情搞砸的人,一定就是你何进。”

何进没有理会曹操,就私下里让人去传达指令,[jī]密诏星夜往各镇去(原文),就是拿着密诏就往各镇去了

却说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原文),“鳌乡”是地名,“侯”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鳌乡侯”通常指“董卓”。“鳌乡侯”是一个错误的爵号。据《后汉书·董卓传》,董卓于中平二年(185)封釐乡侯。这就是说,作为列侯,他以釐县(治所在今陕西武功西)的个乡为食邑。由于“釐”(音tai)字罕见,《三国演义》的传抄者、刊刻者误为“鳌乡侯”,其意义也就有了讹误了。

董卓因为攻打黄巾张角团队无功,本来朝廷是要定罪的,但是董卓贿赂了十常侍,所以这个事情也就作罢了。犹豫董卓不停的走动关系,结交了一些权贵,所以势力也就渐渐变大了起来,官职也有提升,现在统领了二十万西州大军,常有不臣之心,何进的密诏董卓也收到了,看到之后非常开心,所以立刻起兵出发,使其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原文),意思就是让他的女婿牛辅驻守陕西,牛辅,东汉末年武将,东汉相国董卓的女婿。曾任中郎将,征讨白波军,不能取胜。董卓被杀时,牛辅别屯于陕地。吕布派李肃前去征讨牛辅,被牛辅击败。后来,牛辅营中有士兵半夜背叛出逃,造成内乱,牛辅以为整营皆叛,于是带着金银珠宝,独与亲信胡赤儿等五六人逾城北渡河。

赤儿等人以绳索系在牛辅腰间将其从城头放下,但赤儿等因为谋财而在离地面数丈高的地方就松开了绳子使得牛辅重重摔在地上腰部受伤,而后赤儿与诸胡人将牛辅斩首,将其首级送去长安。

他自己带着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原文)。

李傕(jué,一说“傕”读音“què” )(?—198年),字稚然。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李傕本为董卓部将,后被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朱儁交战,大破朱儁,进而至陈留、颍川等地劫掠。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和牛辅被杀后,李傕归无所依,于是采用贾诩之谋,伙同郭汜、张济、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将攻向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等人,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后诸将不和,李傕在会议上杀死了樊稠,又与郭汜分别劫持了汉献帝和众臣,相互交战,张济率兵赶来和解,于是二人罢兵,李傕出屯池阳黄白城,郭汜、张济等人随汉献帝东归前往弘农。

此后,李傕、郭汜、张济反悔,联合起来追击汉献帝,与杨奉、董承等人几番交战。汉献帝一路逃亡,狼狈不堪,到达安邑,与李傕等人讲和。不久,汉献帝被曹操迎往许都。随后,曹操派谒者仆射裴茂召集关西诸将段煨等人征讨李傕,灭其三族。

建安三年(198年),李傕在黄白城被梁兴等人破斩,传首许都。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李傕是董卓手下的排名第一的凉州系心腹大将,统领董卓的西凉精锐部队“飞熊军”。

郭汜 fàn(?-公元197年),本名郭多,凉州张掖(今甘肃张掖)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

郭汜出身马贼,投靠董卓部下,善于用兵。董卓被杀后,采用谋臣贾诩计策,和李傕联兵攻破长安,击败温侯吕布,杀死司徒王允,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加号扬烈将军。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迁后将军,册封美阳县侯。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加号车骑将军。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郭汜被部将伍习杀死。

张济(?-196年),武威郡祖厉县(今甘肃省靖远县)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张绣的叔父。

张济原为董卓部将,董卓伏诛后,张济与李傕一同率军攻破长安,任中郎将。不久,升任镇东将军,封平阳侯,出屯弘农。献帝东迁时,张济升任骠骑将军,率军护卫献帝,后来因与董承等人有矛盾,便与李傕、郭汜一同追赶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张济因军队缺粮而进攻穰城,中流矢而死。死后,部队由侄儿张绣接管。

樊稠(?—195年),凉州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官至右将军,封万年侯。

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伙同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合众十余万反扑长安,败吕布、杀王允,把持朝政。后马腾因与李傕有隙,于是联合韩遂举兵进攻,李傕派樊稠、郭汜等与其交战,大败马腾、韩遂于长平观下。樊稠追至陈仓,与韩遂友好罢兵,却遭李傕猜疑。兴平二年(195年),李傕让外甥骑都尉胡封在会议上将樊稠刺死(一说趁醉用杖击杀)。

董卓的女婿李儒,是他的谋士,李儒说:“我们今天接到的是密诏,我感觉其中必有隐晦,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件事情挑明,上表朝廷,这样一来,不就名正言顺了,这样必然大事可图。”

董卓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立马上书,大概内容是:"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原文)。意思是:“私下里听说天下混乱逆反的原因,是因为黄门常侍张让侮辱怠慢上天”,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原文)。将煮沸的热水扬起以停止其沸腾,不如抽掉下面的木材;挤破浓疮虽然痛苦,也比不上慢慢积累的毒疮。我今天鸣钟鼓入洛阳,就是为了清除张让这帮宦官,这是社稷之幸,是天下之幸啊。”

何进看到了董卓的文书,也就给大臣阅读,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是豺狼啊,如果让他来到洛阳,那一定是要吃人的,不可不放啊!”

何进说:“你这人,咋这么多疑呢,哎,你这心态成不了事情的。”

卢植紧接着说:“我大概也对董卓的为人有所了解,这个人面善心狠,一旦来到了京城,必生祸患,我们还是找个理由别让他来,以免局面不好控制。”

何进听了这些,闷闷不乐,根本也听不进去。

郑泰,卢植很是绝望,就辞官了。朝廷的大臣们,也多数都离职了,何进在渑池与董卓相见,董卓按兵不动。

张让也知道外兵已到,就召开紧急会议:“这必定是何进的馊主意啊,我们现在要不赶在他们之前下手,我们估计要彻底玩完啊!”

所以就安排了刀斧手五十人,藏匿于长乐宫嘉德门内,对何太后说:“何将军密诏,外兵已经在洛阳周围了,打算消灭我们,希望娘娘体量我们,救救我们啊!”

太后说:“你们去大将军府跟何将军赔个不是,不就行了?”

“如果我们现在去,骨肉齑粉矣(原文)那就等同于粉身碎骨啊,还是肯定娘娘把何将军叫到您这,您来亲自劝说吧,如果他不肯原谅,我们就只能死在娘娘面前了。”张让说。

太后一看没办法,就下诏让何进来宫里,何进得到消息后,即准备进宫。

主簿陈琳说:“太后招您进宫,一定是十常侍的计谋,千万不能去,肯定有祸事。”

“太后找我,能有啥事嘛”何进不耐烦的说。

袁绍说:“今天这事情早就尽人皆知了,将军您确定要进宫吗?”

曹操跟着说:“不如让十常侍先出来,我们在进去,风险会小一点。”

何进哈哈大笑:“你们这简直都是一帮小孩子,窝囊的不要不要的,我掌握天下之大权,十常侍能把我咋?”

袁绍说:“如果您非要去,那我们就穿上兵甲协防将军,以防不测。”

何进也同意,就让袁绍和曹操各自引了护卫军五百人,由袁绍的弟弟袁术带领。袁术也全身武装,将将士集结在青琐门外,袁绍和曹操带着佩剑护送何进到长乐宫前,黄门传懿旨说:“太后特宣大将军进宫,其他人等,不可以进,只能宫外等候。”所以,袁绍和曹操只能在宫外等着,何进也没多想,就挺胸进宫,到了嘉德殿门,张让和段珪突然冒出来,围住了何进,何进大惊,张让气愤的说:“董太后有什么罪过,要毒死她?国母丧葬,你还托病不出,你本来就是个屠夫,不是我们给皇上好言,让你得到了富贵荣华,你这人,不思考如何回报我们,却反过来要跟我们做对,还要杀了我们,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原文)?你说我们是污浊的人(坏人、败类),那谁又是那清净的人(好人、正直的人)呢!”

何进一看情况不对,慌忙的寻找出路,可是所有的宫门都已经关闭了,这个时候,刀斧手全部冲出来,将何进直接腰斩,何进一命呜呼。

后人有诗叹之曰: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原文)。

张让等人杀了何进,袁绍等了很久都不见人出来,就感觉不太对劲,“请将军上车”他在宫门外大叫,结果飞出一个头颅,一看正是何将军的。“何进谋反,已经被杀,其余跟着何进搞事情的,我们都赦免了!不要再跟着乱来啦!”里面张让说。
袁绍一听非常气愤:“宦官谋杀大臣,我们非把你们这些个坏蛋收拾了!”

何进的部将吴匡,就在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冲了进去,只要见到宦官,不论什么岗位,职位,统统诛杀,袁绍和曹操也冲了进去,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宫中火焰冲天(原文)。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卢植虽然已经辞官,但是还没走远,得知宫中事变,huàn甲持戈,立于阁下。正看到远处段珪一帮人逼着何太后走过来,卢植大呼:“段珪你这帮逆贼,竟敢劫持太后!”段珪一看,转身就走,太后从窗子里跳了出来,卢植赶快去救,太后才算平安了,吴匡(何进的人)杀到宫内,何苗也拔剑而出,匡大声说到:“你们一帮人同谋害我兄弟,我今天非杀了你不可!”众人一起说到:“愿斩谋兄之贼!(原文)

何苗正要走,就被人群人包围了,众人将其剁为肉泥,袁绍让军士们诛杀十常侍家属,不分长幼,赶尽杀绝,很多没有胡须的年轻人,也被误杀而死,曹操一面安排人员救火,一面请何太后权摄大事,同时让追兵去寻找张让和少帝。

何苗(?~189年),本名朱苗,因随母改嫁何真而改姓何, 字叔达, 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外戚大臣,灵思皇后同母异父兄、大将军何进异父异母弟(何苗为何进之父续弦与前夫朱氏之子,故二人没有血缘关系)。

依仗妹妹宠爱,得以显贵,拜越骑校尉 ,迁河南尹。中平四年(187年),大破荥阳农民军,迁车骑将军,封济阳侯。

光熹元年,反对何进谋诛宦官,为部将吴匡所杀,遭到董卓开棺戮尸。

张让段珪劫持了少帝和陈留王(刘辩(少帝)和刘协(陈留王)),顶着火势,连夜跑到了北邙山(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又名北邙、芒山、郏山等),约二更时分(原文),21点到23点钟之间,后面来了一帮人马,喊声震天,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原文),闵贡(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官员,为河南中部掾。在十常侍之乱过后,因救驾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有功,晋升为郎中,封都亭侯,之后事迹不在正史中出现。

闵贡大喊:“逆贼休走!”

张让一看,这下真的走投无路了,所以就投河自杀了,少帝和陈留王不知道外面是啥情况,也不敢吱声,总之就躲在乱草之中,军马也四处寻找,也没找到少帝他们。

少帝和陈留王差不多躲到了凌晨3点多,温度越来越低,露水也冒了出来,两个人实在也饿得不行,就抱头痛哭,不过有怕被人听到了,所以又不敢放出声来,陈留王说:“我们俩不能在这等死啊,这个地方不能待,我们必须要想办法离开这。”所以两个人就用衣服将彼此绑在一起,爬到了岸边,不过这里到处都是荆棘,有乌漆嘛黑,根本找不到能下脚的路,正无奈郁闷之间,突然冒出来上千只萤火虫,特别的鲜亮,围绕这少帝,陈留王说:“这真的是天助我兄弟啊!”,所以他们就跟着萤火虫结伴而行,慢慢的就看到了一条可以行走的小路,走到了大约凌晨5点,实在是累的脚痛,刚好看到小山坡那有一坨草堆,两个人就在草堆上休息。

草堆前面有一所庄院,庄住正好梦到了两个红太阳落在了庄院后面,一下子被惊醒了,然后穿着衣服想一探究竟,正在四下观望中,果然看到庄后的草堆上红光冲天,急忙走过去,看到有两个小孩坐在草堆上,庄主这一下子很是吃惊,问道:“你们两个小伙子谁家的孩子啊?”少帝不敢吭气,陈留王指着少帝说:“他是当今的皇帝,因为十常侍闹事兵变,现在才逃到了这里。我是皇弟陈留王。”

庄主一听,想想梦中的情况,不觉一身冷汗:“我是前朝司徒崔烈的弟弟崔毅,因看到十常侍霍乱朝政,所以就在这隐居了。”说完就让少帝和陈留王进入庄院,为他们准备餐食。

却说闵贡看到了段珪,就问他,天子去哪里了,段珪书哦:“半路上大家都走散了,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话刚说完,闵贡就一刀杀死了段珪,砍下了头颅放挂在马脖子上,然后安排兵士四处寻找,自己一个人骑着马,顺着路寻找他们的下落。

刚好来到了崔毅的庄院,崔毅看到马上有头颅,就问,闵贡就说明了情况,崔毅一听原来如此,就让他与少帝两人相见,四人聚在一起,痛哭不止,闵贡说:“国家一日不可无君,请陛下还都。”

崔毅家里刚好有一批瘦马,就准备给了少帝,陈留王坐在了闵贡的马上,他们离开庄院,没走三里路,就碰到了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接着车驾,君臣皆哭(原文)。

有人将段珪的首级送往京城以报信,另外准备了好马给少帝和陈留王骑坐,就这样一群人等,回到了洛阳,之前就流传着一段民谣:“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至此果应其谶chèn。果然没想到,这民谣竟然成了现实。实在匪夷所思。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26日 下午3:35
下一篇 2023年 4月 26日 下午3: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