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贵州传统文化栏目《记忆贵州》将播出五集贵州抗战遗址系列专题片,分别为《浙大西迁》《再生之地》《历史的弯道》《非同寻常的水电站》和《深河桥》,讲述贵州五个抗战遗址的历史故事,其中《再生之地》——贵州省镇远县和平村、《历史的弯道》——贵州省晴隆县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深河桥》——贵州省独山县麻万镇深河桥都已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抗战遗址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学习宣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8月31日周二晚20点10分,贵州抗战遗址系列专题片第五集《历史的弯道》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请届时收看。
贵州抗战遗址系列专题片
第五集《历史的弯道》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公路从山脚盘旋到山顶,24个“S”形弯道像蛟龙腾空,直窜云霄,数十辆运送军用物资的卡车沿着弯道缓慢行驶。——这是1945年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六期上的照片。这张照片被世界各大媒体反复转载。“二十四道拐”成为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大通道的标志,成为中美盟军团结抗战壮举的象征。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对日宣战。日本为了尽快占领中国,开始了更为疯狂的行动。日军封锁了以香港为中心的海空运输华南线,截断了以越南海防港为主干的西南线。同时,日军全面占领宜昌,封锁长江运输,陪都重庆成为一座孤城。国际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要经“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和重庆。
二十四道拐成了中缅印战区的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日军曾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轰炸,欲截断黔滇咽喉。
为了更好地输送援华抗战物资,1943年11月,援华美军司令部对中国贵州境内的公路进行了改造。美军公路工程部队第一八八〇工兵营B连负责改建和维修二十四道拐。
美军抢修后保留至今的二十四道拐公路,全长4公里,有效路面宽约6米,山脚第一道拐与山顶第二十四道拐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驱小汽车由下至上,爬完24道拐约需8分钟,由上至下约6分钟。现在,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被保护起来,取代它的是新公路。新公路上山需要20分钟。新公路坡度缓,弯道少。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堪称中国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是中美两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线及国际援华物资的大动脉,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