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怎么来的?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了

对联起源于桃符。因为传说桃木能辟邪,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在桃符上画上门神的形象挂在大门上,用以辟邪驱鬼。后来人们用避祸祈福的吉祥话来代替了原来的门神形象。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成为最早的春节对联。

对联是怎么来的?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

北宋时期,我国民间已经有悬挂春联的习惯。王安石在他的《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对联是怎么来的?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

宋朝时,对联被广泛推广,不再局限于恭贺新春,名胜古迹、寺庙、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店铺坊馆等的廊柱都有对联。宋代的大学者朱熹还著有《联语》一书,足见当时对联的盛行。

对联是怎么来的?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

到了明代,人们用红纸代替了桃符,使对联更加普及。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又实用的文体。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3月 21日 下午4:29
下一篇 2023年 3月 21日 下午4: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