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晖/文
今天想聊聊“正”与“反”这一对反义字。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在先秦时期,祭祀和战争是最重要的大事。
个人认为,“正”与“反”都事关“戎”。
一、关于“正”
“正”在甲骨文中已出现。
“正”是指事字,是“止”上加“口/○”或实心点或一横。“口/○”或实心点或一横,表意的是“目标”,所以“正”是向既定的目标出发。用于战争,“正”就是向敌方的城邑/聚落出发,“正”是“征”的古字初文。
二、关于“反”
“反”也是在甲骨文中已出现。
“反”是个会意字。
许慎认为“反,覆也”,是手掌的翻覆之义。
影响更广的解读是“反,扳(攀)也”。用现在汉语讲就是“攀岩”。
我对这两种解读持否定观点。
要理解“反”的本义,必须了解冷兵器时代的两个重要兵种一一“弓箭兵”和“盾牌兵”。
我曾经讲解过射箭原理:为了射得更远,往往要向斜上方发射,箭矢呈抛物线轨迹飞行,作为防御方,既要防御前方来箭,还要防御上方来箭。
所以,“⺁”并不是都要理解成“悬崖”。
“反”表意的其实是“手持(‘又‘)盾牌防御上方和前方('⺁')的来箭”。
所以,“反,防也”。
三、关于“正”与“反”
那么,为什么“正”与“反”会变成一对反义字?
前文已讲到:
“正”是朝着敌人方向出发,
“反”是持盾牌防御敌方来箭。
所以,盾牌“朝着敌人方向”的一侧就被叫作“正”面;相对的,盾牌“朝着持盾者”的一侧(手持侧)就被称为“反”面了。
总之,“正”与“反”都与战争相关。
“正”是征,是进攻;“反”是防,是防御。
向着敌人为“正”面,朝着自己为“反”面。
这是今天的闲扯。
(图片均自网络,侵删,感谢原作者)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