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皇太极建立大清王朝以后,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创设的”贝勒制度”,将皇室宗亲爵位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等级森严、奖赏分明的分封制度。其中亲王爵位最高,而对于开国有功或治国安邦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室宗亲又能够被封为”世袭罔替、不降爵承继”的铁帽子王,这更是高贵显赫、位极人臣。在清朝历史上共出现了12位铁帽子王,其中两位郡王爵位。但这剩余的10位铁帽子亲王仅有4位能够入选被后世推崇的”清朝六大亲王”,可见这个”六大亲王”的含金量有多高!那么,这六大亲王都有谁入选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入选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清朝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其中礼亲王代善和睿亲王多尔衮均出自后金政权或者刚刚建立清朝的皇太极时期,对于后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对于清朝的建立和挥师入关都立下了不世功勋。多尔衮,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以他的成就和功绩别说做个亲王,做个皇帝都不过分。事实上,他也真的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他能够入选”六大亲王”相信不会有异议。
礼亲王代善,在努尔哈赤皇长子褚英的太子之位被废除以后,被努尔哈赤立为太子,处理朝政,虽然而后因罪同样被努尔哈赤废黜了太子之位,但还是被任命为后金时期的大贝勒,统领”八大贝勒”处理朝政,共议国事,在当时的地位远远高于皇太极。努尔哈赤驾崩以后,代善又拥立皇太极继位,拥立新君有功的他又为清朝的建立下了巨大功勋。皇太极驾崩以后,代善又以皇叔之尊坚定拥护皇太极一脉继承皇位,虽未能让皇太极长子豪格继承皇位,但却拥护了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保证了皇太极之后皇位的正统传承。他虽不及多尔衮功勋卓著,但因其久居众王之首,为后金政权和大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的贡献再加上拥立两代帝王的功勋,被称为”清朝第一亲王”当之无愧。
至于康熙帝的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和道光帝皇六子恭亲王奕都是清朝”守江山”时期为巩固皇权统治,为大清社稷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怡亲王胤祥在雍正皇帝继位以后,作为雍正帝最为信任和倚重的皇室兄弟,对雍正皇帝忠心耿耿;对大清江山殚精竭虑。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宗的江山,奉献给了最爱的四哥雍正帝,帮着雍正帝为”康乾盛世”的继续推荐和清朝鼎盛的到来打下了坚定基础。小编认为,怡亲王胤祥堪称”清朝最对得起亲王爵位的皇室宗亲”。
从综合能力和道光帝圣宠方面看,恭亲王奕登基为帝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那个只知道哭,只知道表现自己”至诚至孝”的瘸子奕宁。可是命运偏偏不这样安排,道光帝还真就把皇位传给了”孝顺”的皇四子奕宁,但却绝无仅有的在传位遗诏中将奕訢晋封为亲王爵位。被咸丰皇帝奕宁压制了整整一朝的奕终于在咸丰皇帝驾崩后爆发,在帮助慈禧太后取得最高权力以后,奕被命为”议政王”,统领议政大臣和总理事务大臣,走向了权力巅峰。而后,他带领着晚清的破船在众多风浪和暗礁中艰难前行,为晚清政权的稳定,为晚清的”同光中兴”做出了绝对贡献。这也是恭亲王奕作为唯一的晚清时期亲王入选”六大亲王”的主要原因。
安亲王岳乐和康亲王杰书出自清朝入关初期的顺治朝和康熙朝,岳乐作为努尔哈赤的孙子,顺治皇帝的堂兄,深受顺治皇帝倚重。他坚定地站在顺治皇帝身后,支持和大力推进顺治帝对于朝政的改革。他是清朝入关以后,最为注重和关心解决满汉矛盾的皇室宗亲,注意对汉臣的重用,这对清朝能够立足中原地区稳固发展至关重要。安亲王岳乐对于清初的贡献之大,对顺治帝忠诚不二,甚至让顺治帝一度想要将大清皇位传于岳乐。康熙朝”三藩之乱”的时候,岳乐又和康亲王杰书冲锋在前,为平定”三藩之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再一次为维护清朝皇权统治,政权稳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康亲王杰书系代善的孙子,他在顺治朝虽未被重用甚至还曾因罪被降为”贝勒”爵位,但在康熙皇帝继位以后,”三藩之乱”爆发之时,这个血管里流淌着军事才能的皇室宗亲被康熙帝派上前线。杰书踏上战场以后,锐不可当,一路打到浙江,而后直接围住了耿精忠的根据地——福州,打的耿精忠举城投降。耿精忠作为”三藩”之一的汉王,其军事才能和统兵本事绝对不是等闲之辈,能够将耿精忠打的二次降清,杰书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这还没完,平定了耿精忠以后,杰书又率军抵抗趁火打劫的台湾郑经军队,又将郑经的精锐部队大败,一口气收复了厦门、金山等战略要地。杰书班师回朝的时候,康熙帝亲自前往泸定桥迎接,声望达到顶点。
由此可见,除了怡亲王胤祥和恭亲王奕是在清朝”守江山”时期为大清江山社稷稳定和发展、为巩固皇权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外,其余四位亲王都是在后金政权和清朝建立和入关乃至入关后的军事行动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皇室宗亲。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对于所处朝代帝王的忠心,代善之于努尔哈赤;多尔衮之于皇太极;岳乐之于顺治皇帝;杰书之于康熙皇帝;胤祥之于雍正皇帝;奕之于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他们不单单是皇帝的儿子、兄弟或叔叔,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建立不世功勋的同时摆清了自己的位置,认清了自己虽为宗亲却也只是臣子的身份。多尔衮后来大概忘了这一点,才落得一个削爵、逐出皇室、挫骨扬灰的下场。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