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6月10日记者采访了民俗专家朱卫国,他为大家细说湛江的端午节风俗。他概括说:端午节的风俗相对而言保留的也是比较多的。湛江的端午节也称五月节,一般五月初一就开始了,五月初一吃桃子,早上用艾叶揉汁放水里洗脸,晚上用艾叶和其他药草混合了煲水洗澡,初五以鸡、鸭祭祀神灵、祖宗,吃粽子,晚上同样用艾叶煲水洗澡。
吃粽子 湛江特有“鸭乸粽”
朱卫国说,粽子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其实在屈原之前,粽子文化已经比较普及了,最早主要是作为一种怀念先祖、祭祖的祭品。因为五月份是民间说的的毒月,五毒俱全,所以需要有一些祭祀的方式祈求护佑、祈求平安,配有五色草、五色线等等。后来“屈原子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这个节日因屈原而更有纪念意义。
朱卫国说, 粽子最初也不是用叶子来包的,而是用竹筒灌入一些米来做的。后来发展到用竹叶、芭蕉叶来包裹。在湛江,每年端午节,擅长编织蒲席的雷州人,都会用熟稔的编织技巧,编织出各种造型活泼的粽子。因为主要编织成鸭子,编织得活灵活现的,所以这种粽子被雷州当地人称作“鸭乸粽”。发展到后来,在雷州、徐闻、遂溪、麻章等地的农村,都有“五月五,提鸭母”的习俗。
用来制作“鸭乸粽”的簕古叶,又称橹罟叶、野菠萝叶。橹罟是雷州半岛特有的本土植物,海康县志记载“橹罟”:“橹罟多生于田塍篱落间,随处有之,唯生于沙土者高仅一二尺,不能成木,赤土高有丈余,然亦废材……“编织粽子的一定要用新鲜的簕古叶,不仅可以保住粽子的原味,吃粽子的时候还能尝到簕古叶的清香。
粽子编织如鸭子状的就叫鸭乸粽,手巧的人还可以织成狗仔、猪仔状的,非常可爱,小朋友很喜欢。“鸭乸粽”因为制作工序复杂,近年做“鸭乸粽”的人越来越少,会编织“鸭乸粽”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赛龙舟海上舞龙 祈愿国泰民安
说到湛江的“扒龙船”,历史也是比较悠久了。雷州(原海康)南渡河沿岸村庄,自附城麻演至杨家一带,历年端午节都有扒龙船的习惯。吴川鉴江的龙舟竞渡,也是清朝就有了。廉江赛龙舟夺锦活动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最早是九洲江下游的船工驾舟竞渡为乐,安铺的赛龙舟也非常出名。
朱卫国介绍,湛江的扒龙船也很有特色,主要因为我们的海比较多,也有内河,吴川黄坡、雷州的企水、遂溪江洪扒龙船的风俗都很兴盛,因为他们的龙船很简单,就是在平常的小舢板,端午时安装一个龙头,一条龙尾就成了龙船了,划的人不多,就是那么十来二十个人,龙头龙尾平常把它收起来,放进村里面的祠堂供俸,来年再进行安装和进行一些龙舟的赛事。
前几年,湛江曾经搞过五届国际龙舟海上邀请赛,邀请了一些国家的龙舟队参寒,朱卫国还担任过开幕式的总导演。他说我们湛江的龙舟文化与众不同,有它一种海上的特色。
湛江的扒龙船和舞龙又可以相辅相成的,例如调顺的网龙,原先的那种舞龙方式就是水陆两栖,既然可以在陆上舞,也可以跳到大海里面舞动,更体现龙是源于大海的深海蛟龙。调顺网龙在第四届湛江海上龙舟国际邀请赛上表演,挺有气派,更有特色。
扒龙船和舞龙承载着我们祈愿龙的传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梦想,传承这种端午文化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插艾草 洗药浴 防病祛邪
民间说五月是毒月,五毒俱全,是因为端午期间,天气炎热潮湿,蚊虫孳生,人们易生病。而艾草又称灸草,为多年生菊科植物,茎叶均有特殊香气,《名医别录》有对艾草的药用记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五月也是艾草生长茂盛的时节。因此,湛江民间在端午节前用艾草和其他草药煲水来洗澡的习俗,除疾去毒。这些草药主要是艾草、菖蒲、竹叶草、香茅、柚子叶、桃子叶、野姜、五指枫、三桠苦、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草药。捆成一束束的,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几块钱一束,买的人很多。讲究的人家,端午节那天早上用艾叶揉汁放水里洗脸,午时用艾叶和其他几种草药混合了煮成药水洗浴,特别是要给小孩子洗,说洗了不出痱子,不生毒疮。
记者看到,6月9日(农历四月二十九)开始 ,集市上就开始有小贩运了药草来卖了,五月初一那天,农贸市场都会有农民早早从田间收割药草去卖。湛江人平时也喜欢用草药煲水防治疾病,到了端午节则增加了一些品种,多达十几种。
湛江人还会在家门口插艾草、或者在门上绑上艾草,有防病祛邪之用处。有的地方还要插桃枝,寓意是驱灾挡邪,大吉利是。
有的农村家庭还会将艾叶(有时也加上香茅)扎成火把,点燃形成浓烟,在屋里熏几遍。熏死或赶走蚊子和蛇,熏过几遍后,屋里几天都是艾的香气,没有蚊子,估计蛇也躲远了。
朱卫国说,端午用中草药洗澡和用药草熏屋,其实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由于端午期间暑气最毒,邪气最盛,人容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再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在古时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人们很有必要小心预防。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