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一、课文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 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3、理解句子: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答: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答: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答:(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
(2)仿写: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
第三课《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 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树似人, 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知是树,人也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答:①”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②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如考试下降,家人下岗了,生病了,朋友之间闹矛盾等等……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回顾. 拓展一》
1、 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1.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 守岁。 (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3)十五观花灯,放 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夕阳、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略写
除夕 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
初一 8——9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
正月十五,元宵节 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5、重点句理解。
(1)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答: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答: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3)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答: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4)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答:”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回顾. 拓展二》
1、日积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3、《元日》写的是除夕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时的情景。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端午、乞巧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终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2. 除开头外,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 4 月 28 日。 “……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5.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 为力量。
(6)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议论文)
1、背诵全文。
2、《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 1994 年 9 月 8 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解释词语
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情微不足道。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4、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完全的意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答: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答: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5)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第四句是讲我们对人民有好处的办法,我们都照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回顾. 拓展三
1、《囚歌》,作者: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红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
革命题材的小说
《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红日》,作者吴强;《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小游击队员》,作者王愿坚;《赤色小子》,作者张品成。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他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 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的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第十五课《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4. 对句子的理解。
①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答:圣诞节前夜,凡卡没躺下睡觉,是因为节日让他思念唯一的亲人爷爷,也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愿──偷偷地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一个”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害怕被人发现,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②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答:课文里关于凡卡写信过程的”叹气”还有两次,”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对于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来说,这叹气跟他的年龄是很不相称的,写一封信的过程中,他连续叹气,可见这样的生活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痛苦万分。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答:”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来大城市做学徒,本指望学会做鞋,有个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可来这里做的事跟学做鞋没有一点关系;本指望从此有吃有住,却”饿得要命”,差点被打死,连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没有穷人的活路……饥饿、孤独、痛苦,彻底打碎了凡卡的梦想,所以他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文中几次提到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④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凡卡梦想信很快到达爷爷的手里,爷爷读到信就来接他。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对这个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凡卡没有写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爷爷收不到信”这个表面答案上,还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爷爷会来接凡卡吗?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凡卡的爷爷不过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没有能力抚养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在村子里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饭的活儿,要不,怎么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里寻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无能为力。这样看来,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一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加悲惨,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2、知识点: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
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题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恒。
2、背诵2、3、4自然段。
3、本课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
4、理解句子:
①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答:”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答:”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③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居里夫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④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答: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5.课文为什么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1)答: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 人格精神永存。
(2)美丽的含义:美丽不仅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 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人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课文举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代表性事例: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二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三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理解句子。 。
①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
答: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答:”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答: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答: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4.词语理解: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回顾. 拓展五
1、《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成语故事
1.”响遏行云”,”响”,声响;”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响遏行云”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以形容声音嘹亮。
2.”竭泽而渔”,意思是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3.”邯郸学步”原来是形容不要盲目学步,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4.”舍本逐末””本”是指庄稼和百姓,”末”指的是君王。──”比喻做事不抓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课外书屋
1. 歌颂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
2. 动物文学作家作品: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日本作家椋(liáng)鸠(jiū)石的《孤岛野犬》《赤鸟》都享有盛名。
3. 革命题材小说: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吴强的《红日》,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张品成的《赤色小子》等。
二、词语
一、叠字词
1、AABB: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平平安安 健健康康
2、ABAB:了解了解 打探打探 打听打听 分析分析 研究研究
3、ABAC:一心一意 一模一样 半信半疑 人山人海 十全十美
4、AABC:津津有味 多多益善 栩栩如生 津津乐道 头头是道
5、ABCC:生机勃勃 兴致勃勃 生气勃勃 得意洋洋 喜气洋洋
6、ABB: 红通通 红彤彤 黄灿灿 金灿灿 绿油油
7、ABAB(声音) 哗啦哗啦 轰隆轰隆 嘀嗒嘀嗒 叮咚叮咚 淅沥淅沥
二、成语归类
1、描写人物仪表、容貌、体态: 仪表堂堂 衣冠楚楚 文质彬彬 眉清目秀 如花似玉
2、反映人物优秀品质: 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视死如归 拾金不昧 临危不惧
3、带有”鼎”的成语: 鼎足之势 钟鸣鼎食 人声鼎沸 三足鼎立 一言九鼎
4、带有数字的成语: 一干二净 两面三刀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九牛一毛
5、历史故事的成语: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6、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大公无私 承前启后 翻天覆地 弄假成真 舍近求远
7、带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8、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9、形容很专心的成语: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专心一志 目不转睛
10、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头重脚轻 口是心非 耳闻目睹
11、描写春天的词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12、描写夏天的热: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挥汗如雨 大汗淋漓
13、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高耸入云 寸草不生 连绵起伏
14、描写水的成语: 水平如镜 波澜壮阔 水流湍急 惊涛拍岸 波涛汹涌
17、表示心情的成语:
高兴:兴高采烈 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心旷神怡 沾沾自喜
伤心:垂头丧气 心灰意冷 悲痛欲绝 心如刀绞 万箭穿心
18、表示说话的成语: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喋喋不休
19、带有动物名称的:闻鸡起舞、狐假虎威、胆小如鼠、龙飞凤舞、画蛇添足
20、描写人物神态的:手舞足蹈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目瞪口呆垂头丧气
21、描写自然环境的:
雨:和风细雨 风雨交加 狂风暴雨 急风暴雨 暴风骤雨
花:百花齐放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五彩缤纷
天气:风和日丽 骄阳似火秋高气爽 天寒地冻 滴水成冰
22、含有夸张手法的成语: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23、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24、反映技艺高超的成语:技压群芳 技压群雄 声情并茂 神通广大 炉火纯青
25、反映朋友间情谊深厚的成语:深情厚谊、情同手足、情深义重 同甘共苦 肝胆相照
26、反映景色优美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 莺歌燕舞 翠色欲流
27、形容人特别多的成语: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人来人往 人如潮涌
28、形容情况险急:危在旦夕、迫在眉睫、命悬一线、火烧眉毛 刻不容缓
29、反映场面热闹繁华的成语: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山人海
30、有比喻的成语:归心似箭、视死如归、胆小如鼠、守口如瓶
31、含有”不”的成语:与众不同 宁死不屈 水泄不通 目不识丁 力不从心
32、描写地形地貌的成语:连绵不断 高耸入云 危峰兀立 拔地而起一望无边
33、含有人物的成语:江郎才尽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塞翁失马、孟母三迁
34、描写冬天的词语: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瑞雪纷飞 冰天雪地
35、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蜻蜓点水 蛛丝马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6、多字格成语:
九牛二虎之力 手无缚鸡之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不可貌相 既来之,则安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解铃还须系铃人 吃一堑,长一智 一不做,二不休
37、”想”的成语:深思熟虑 胡思乱想 朝思暮想 左思右想 异想天开
38、描写颜色的成语: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三、古诗分类
一、春景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 叶绍翁 《游园不值》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
二、夏景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三、秋景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 张继《枫桥夜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 杜牧《山行》
四、冬景诗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 柳宗元《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五、爱国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 杜甫《春望》
六、山水田园诗
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 李白《独坐敬亭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 苏轼 《题西林壁》
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宋 朱熹《观书有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 白居易《暮江吟》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 刘禹锡 《望洞庭》
山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望庐山瀑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田园: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宋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七、送别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八、友情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 李白《赠汪伦》
九、思乡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十、动物诗: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宋 欧阳修《画眉鸟》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 罗隐《蜂》
十一、描写鸟的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 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十二、托物言志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 郑燮《竹石》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 王冕《墨梅》
十三、边塞诗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 王翰《凉州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王昌龄《出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焕《凉州词》
十四、描写月亮的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 《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唐 李白 《古朗月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 李煜 《虞美人》
明月松涧照,清泉石上流。——唐 王维 山居秋暝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 李贺《马诗》
十五、寓理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 苏轼《题西林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十六、珍惜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