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许多传统乐器。他们以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音调和丰富的曲调而著称。以下是我国十大传统乐器的,一起来看一看吧。
1.鼓
鼓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它具有很强的共鸣感,声音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因此鼓成为提高士兵士气的绝佳工具。据说黄帝以前是用兽皮打鼓的,在与蚩佑的战争中为他的军队加油打气。
根据《礼记》,粘土鼓是在古代出现的。但是,它主要用作祭祀工具连接人类世界和天堂的。后来,动物皮被用来制作鼓。在周代,有专门人员来管理鼓的制作和击打。为各种场合制作了不同种类的鼓。例如,雷鼓就是为祭祀而制作的。金鼓是为演奏而制作的,分鼓主要用于军事游行。后来,开发了许多其他类型的鼓。它们逐渐成为传统乐队,歌剧,舞蹈,赛艇和节日聚会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2.笙
笙是中国古老的芦苇乐器,也是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它由36个不同尺寸的竹管组成。通过振动排箫的振动引起的气流产生声音。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笙被用作长笛和唢呐的伴奏。
1978年,湖北省曾国侯爵墓中出土了一些可追溯到2400年前的笙。这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笙。但是,商代(公元前1401——公元前1122)的甲骨文表明,笙在那时就已经存在。在春秋战国时期,笙成为一种流行的伴奏乐器。
3.埙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管乐器之一。它起源于一个名为“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代人们用石球,泥球和绳索将石流星制成,这些球通常是空心的,当人们将它们绑在绳子上时会产生共鸣的声音。后来,古代人发现通过吹球也可以产生相同的有趣声音,最初的埙大多是用石头或骨头制成的,后来又发明了陶埙,形状也更加多样化。梨形埙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顶部有一个开口,身体上有一些孔,而底部则是平坦的,普通的埙可以产生完整的七声音阶。
4,琴
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声音范围广,音色深,残留声音长。古代关于谁发明了琴有不同的故事,但他们对弦的设置方式表示同意。据说舜王为琴制作了前五弦,周代文王又加了一根,后来,周朝吴王又配了另一弦,最终使琴成为七弦琴。在封建中国,一个人的良好文化修养是由他/她是否会琴,棋,书和画来判断的。演奏琴是古代中国学者必须掌握的第一项技能。演奏琴时,听众必须认真对待,并在表演结束后表达敬意。因此,琴是一种仅在尊贵的客人面前演奏的高级乐器。如今,仅保留了3360首传统曲调,130首乐谱和300首在琴上演奏的歌曲。2003年,中国传统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瑟
瑟是中国古老的弦乐器。它的形状与琴类似,但更大且带有更多的琴弦。对于何时以及如何发明瑟存在着一致的看法。湖北,湖南和河南的东周朝(公元前770-256)楚墓中的瑟的发现表明瑟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传说,瑟出现在夏朝,并在后来的朝代流行。在唐朝(618-907)期间,它经常作为皇宫在宫廷音乐中的伴奏。唐朝以后,瑟逐渐失去了知名度。
6,长笛
长笛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木管乐器。最早的骨笛是在河南省舞阳县从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来的,可追溯到8000年前,这表明该笛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古老的乐器。中国的长笛有三种类型,华南的竹笛,华北的邦笛和中音笛。由于竹子材料的便宜,最常见的是竹笛,而竹子可以发出音乐声。此外,长笛音域广泛,可以演奏更多音乐。因此,长笛在中国民间音乐,歌剧,传统音乐舞蹈和现代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萧
萧,是中国的另一种管乐器。这很像竖笛。汉朝(公元前202——公元前9)以前,萧也被称为长笛。自唐朝以来,萧与长笛就分开了。排箫被发明为宫廷音乐的一种乐器。在元代,人们将排萧和萧区分开。到了明代,萧,排箫和长笛有很大的不同。近代以来,排箫已不再流行。在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中仅使用传统的竖排箫。
8,编钟
编钟是中国传统的大型打击乐器。他们在周朝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在汉朝之前非常流行。中国还是第一个生产和演奏风铃的国家。一组典型的编钟是由青铜制成的,并且钟挂在巨大的横梁上。每个钟都是根据其大小和声音进行排列的。一对特殊的槌用来敲钟。1978年,湖北随州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出土了一整套编钟。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好的声音。编钟足够大,可以占据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整个钟声由19个牛钟,45个永钟和一个大伯钟组成。这些编钟是在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每天都有定期的编钟表演。
9,二胡
二胡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起源于唐朝的朝鲜族。它属于弓弦乐器家族。二胡可以生动地表达出多层次的情感,无论是深刻的,悲剧的还是强大的,雄伟的。近代以来,产生了许多美丽的二胡杰作,包括《二月映泉》,《悲伤河》和《长城随想曲》,在中国掀起了二胡浪潮。
10,琵琶
琵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最早出现在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这是游牧民族发明的一种独特的弹拨弦乐器。古代人骑马时会玩耍。使弦线前进的动作称为琵,使弦线前进的动作称为琶。因此,它的名称为琵琶。演奏时,琵琶必须直立,较小的一端在顶部。左手必须按弦,右手四处移动以发出声音。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