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茶道的特点,我们可以与中国茶道进行对比展开阐述,更容易理解。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发展之路不同: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的茶文化与中国相反,经历了自上而下的发展道路: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属于奢侈品,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围。后来从镰仓时代开始,随着茶叶种植的发展,饮茶文化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最大的区别在于茶道的“精神”:
中国茶道讲求的随意与悠然,而日本茶道注重四种精神:“和、敬、清、寂”。
“和”: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做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要求主客、茶具、环境的整洁清爽清爽;
“寂”:指整个茶事活动要严肃安静、神情庄重。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还有以下区别:
· “茶”不同:日本茶道用的是绿茶粉(日语叫做“抹茶”);中国茶道用的茶的种类很多(红茶,绿茶,普洱茶,花茶等)。
· “地”不同:日本茶道的地点是在日式建筑的“和室”,房间内铺榻榻米,人们席地而坐;而中国茶道则在中式家具的茶室内,有桌有椅有茶几。
· “味”不同:日本的茶道更有“禅意”,更加注重茶道的郑重和仪式;中国的茶道更能体现出比日本茶道更悠然、随意。
让我们再看看日本茶道的历史、名人和流派,来了解日本茶道特点的发展历程:
日本茶道的起源,从茶的起源说起: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在800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浙江,将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从而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的历史贡献是,奠定了日本文化的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等。提起日本茶道的形成,我们不得不提到三个人:
· 茶道的开山始祖的村田珠光
· 提倡禅茶一味的武野绍鸥
· 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修
· 茶道的开山始祖的村田珠光:
日本最初的茶道,主要还是遵循着中国传来的礼法。后来独辟蹊径、发展成为富有日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要从茶道“开山始祖”村田珠光说起。
村田珠光是奈良名寺的僧侣,创建了像是一般乡间农家风格的有别于书院茶的茶室模式,质朴简素但是有亲切感,这种茶室风格后来被称为草庵。在珠光的引导之下,日本的茶道从贵族文化逐渐与平民生活融合,转而更注重茶道的精神。
珠光对茶道的改变,还包括了“人身平等”的概念,,而淡化了茶道的阶层差别。茶道可说是透过茶,将人心连在一起的一种方式。在茶室中,主客平等,相互尊重。
另外,珠光还创建了日本茶道的四谛:“和、敬、清、寂”的四谛,成为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 提倡禅茶一味的武野绍鸥
绍鸥是茶汤名人,具有出色的鉴定能力,能从人类生活中的一切器具,乃至自然界的森罗万象中发掘美。成千上万的茶具,都产生于绍鸥时代,包括一些此前从未见过的茶具,都是被绍鸥发现后才成了茶具。
绍鸥开创了茶人参禅之风,最著名的是主张将茶与禅连为一体,或者说在茶中注入了浓郁的禅的精神。至此提出了茶禅一味,日本茶道由物质转为精神性的概念更趋明确。
· 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修:
传承珠光侘茶的千利休,先后担任过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茶头,凭借着独有的美感修养与茶道智慧,成为丰臣秀吉在推广茶道与政治谋略上的重要人物。千利修崇尚质朴的“侘茶”,但是却与丰臣秀吉喜好奢华排场的性格相差甚远。两人的理念越来越背道而驰,在几次冲撞摩擦下,两人关系日渐恶化,日后千利休受命切腹自尽。
千利休对于茶道的贡献,影响了现在日本文化的许多方面,茶室的建立、茶具的制作、茶花的选用、庭园的布置、挂轴的赏鉴等,在村田珠光的主张上,更进一步。时至今日,千利休所尊崇的“侘”的美学,深入影响绘画、庭园、建筑、陶器、诗歌、工艺等领域。
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以千利休为始祖的茶道流派,到千利休之孙宗旦隐退之后分为三个流派,一直持续至今。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庵”。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侘茶的风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2022生机大会#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