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客献快犬,名曰黄耳。
机羁旅①京师②,久无家问,因③戏语犬曰:“我家绝④无书信,汝能赍⑤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⑥,寻⑦路南走⑧,遂⑨至机家。
犬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答书,内筒,复系犬颈。犬既得答,仍驰还洛。计人行程五旬⑩,犬往还裁⑪半月。
后犬死,遣送还葬机村,村人呼为黄耳冢。
注释
- 羁(jī)旅:寄居异乡。羁,停留。
- 京师:指西晋的京城洛阳。
- 因:于是。
- 绝:绝对,全然。用在否定词前面。
- 赍(jī):携带,持。
- 驿路:驿道,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
- 寻:沿着,顺着。
- 走:跑。
- 遂:终于,到底。表示最后的结果。
- 旬:十天。
- 裁:同“才”。
译文
陆机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出游打猎,有位门客献给他一只跑得很快的狗,名叫“黄耳”。
陆机寄居在京城洛阳,很久没有收到家中的书信,于是对狗开玩笑地说:“我的家中全然没有书信,你能带着我的书信跑回去取消息吗?”狗高兴地摇动尾巴,叫着表示答应。陆机就试着写了一封信,用竹筒装着,系在狗的脖子上。狗走出家门来到驿道上,沿着大路向南奔跑,最终到了陆机的家。
狗用嘴叼竹筒并发出声音,陆机的家人打开竹筒取出书信,看完信后,狗又对着家人叫,好像是在要求家人回信。陆机的家人写了回信,放在竹筒内,又系在狗的脖子上。狗得到回信之后,于是飞奔着返回洛阳。按照人的行程计算,往返需要五十天时间,但狗往返才用了半个月。
后来狗死了,陆机将它运回村中安葬,村里的人称为“黄耳冢”。
文言知识
说“寻”:“寻”的本义是“古代长度单位,一般八尺为寻”。
“寻”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沿着,顺着”。如上文中的“寻路南走”。又如,《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指“找,寻找”。如《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指“探究,研究”。如《王维吴道子画》:“一一皆可寻其源”。又如,“耐人寻味”。
- 指“不久,随即”。如《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文化常识
在我国,养狗的历史悠久。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狗的化石,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驯养狗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狗还被列为六畜之一。
黄耳传书的故事在多种古籍中均有记载,后来人们就用“黄耳传书”来比喻传递家信,也称为“黄犬书”、“黄犬传书”。
陆机的家位于吴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距离洛阳约1000公里。“黄耳”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就跑了个来回,真的是神速,堪称最早的“快递员”了。
在古时,除了“黄耳”之外,狗还有其他别称。如:
- 尨(máng),指多毛的狗。如《诗·召南·野有死麕》:“无使尨也吠。”
- 茹黄,指良犬。如《吕氏春秋·直谏》:“荆文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於云梦。”
- 韩卢,指良犬。如辛弃疾的《满江红·和范先之雪》:“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 豺舅,狗的俗称。如《尔雅翼·释兽二》:“世传狗者豺之舅,豺遇狗,辄跪如拜状。”
人物故事
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父亲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陆抗,爷爷则是吴国丞相陆逊。
陆机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章草作品《平复帖》,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下面讲述一则与陆机有关的典故。
洛阳纸贵与陆机辍笔
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出身寒门。左思在长大后,才华渐渐显现出来,他耗费十年时间写成了著名的《三都赋》。
文章写好后,左思将文章送给当时的文学家张华品评。张华越读越喜欢,并拿去给当时的学者皇甫谧看。皇甫谧读后大为赞赏,亲自为文章写了序言。
《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人们争相传阅抄写,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这时陆机刚到洛阳不久,也正在写《三都赋》。当他听到左思已经写出来时,很不以为然,他还曾嘲笑左思:“真是什么人都敢写《三都赋》啊,我倒要看看他能写成什么样,要是写得不好,我就用它来封酒坛子。”
可是等到陆机亲自看了左思的《三都赋》后,却非常叹服,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写都不可能超过左思,就将自己的《三都赋》手稿烧掉,以示辍笔。
这就是历史上的“洛阳纸贵”和“陆机辍笔”。
出处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