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文 孟庆伟

从“十一五”开始,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为“规划”。

对此,新华社曾采访解读此改变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信号:“计划”让位于“规划”,凸显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将被淡化,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克服“越位”和“缺位”,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特点,也是贯穿“十一五”规划指导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的一条红线。

如果过去二三十年,我国是把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摆在首位,那么“十一五”开始,我国进一步去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发展,靠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

为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些基本政策,其中第一个转变就是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诸多发展目标中,“十一五”期间有两个目标非常重要:一是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这比中央以前提出的十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要求更高了一些;二是提出“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2%,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31日 上午10:21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31日 上午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