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直觉和灵感

【科技随笔】

作者:严加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关于如何做学问,苏轼有句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下面是“厚积薄发”的三个范例:

我国著名代数学家曾炯早年留学德国,他一生中只用德文撰写发表了三篇论文,使他成为20世纪对近世代数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代数学家之一。

著名数学家冯康发表在数学期刊的论文只有22篇,其中国外期刊论文两篇。但他一生在计算数学领域有两次重大突破:一是开创有限元方法,二是创建了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他逝世4年后的1997年被追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华人数学家张益唐,他于2013年(时年58岁)在孪生素数猜想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而此前他只发表过两篇文章。

科研工作贵在创新。什么是创新?著名统计学家C.R.Rao在他的《统计与真理》一书中有如下论述:“创新可以有不同的种类。最高水平的创新是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另外一种不同水平的创新是指在一个已存在法则范围内的新发现,而这种新发现在某个特殊领域内具有巨大的意义。”像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就是最高水平的创新。绝大多数科研创新是属于第二类水平的。

科研如何才能做到某种创新呢?我有如下的体会。

第一,创新需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这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创造一个新理论并不像是摧毁一个旧谷仓,然后在原地建一座摩天大厦。它倒像是在攀登一座山,获得了新的、更宽阔的视野,在我们的起点和它的丰富环境中发现意料之外的联系。”

第二,创新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所谓想象力,就是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者画面的能力,也就是形象思维能力。在创新这一点上,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还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如何开拓想象力?德国诗人歌德说:“只有通过艺术,尤其是通过诗,想象力才能得到激活。”看来想象力跟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的关系更密切。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是小提琴的演奏高手。他曾经坦言:“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第三,创新需要直觉。所谓直觉,就是没有经过意识推理而对某事物产生的理解和判断。爱因斯坦在纪念普朗克60岁生日的演讲中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没有逻辑推理的途径,只有通过建立在经验的同感的理解之上的那种直觉。”物理学家玻恩更加相信:“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数学史家克莱因说:“数学也是一门需要创造性的学科。在预测能被证明的内容时,和构思证明的方法时一样,数学家们利用高度的直觉和想象。”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认为:“我们靠逻辑来证明,但要靠直觉来发明。”这里所说的“发明”,就是指预测能被证明的内容和构思证明的方法。数学家陶哲轩说:“只有把严格的推理和直觉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前者用来正确地解决一些细节问题,后者用来把握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让你在黑暗中摸索很久。”

第四,创新需要灵感。所谓灵感,就是一种近乎无意识或潜意识的非逻辑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对某一问题长期思考以后突然产生的思想火花。爱因斯坦说他的创新思维活动“产生于有一种能用文字或其他符号来与他人交流的逻辑结构之前”,这就是一种灵感。灵感通常产生于全神贯注思考问题之际,但有时却是在不经意间或意识朦胧之中。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一日午休时梦到一条小蛇的头部咬住尾巴被惊醒了,然后他花了一夜时间,提出了苯环结构假想。这就是在意识朦胧之中产生的灵感。灵感有时也来源于对不同现象的类比和联想。1834年秋天,英国一位造船工程师史考特·罗素在河边散步,恰好有一小木船从他身边驶过,这时他观察到船头卷起一股激浪,但激浪异乎寻常地以单个波峰形式向前传播。后来经过对此现象精心研究,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波”理论。

第五,创新需要有一定的机遇,然而“机遇只施惠于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语)。但我不认可“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说法。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人为地去创造产生机遇的环境。例如,为了保持研究活力和对研究问题有新鲜感,我每隔一段时期(8年至10年)就改变一下自己的研究领域。在新的研究领域里机遇自然会多一些。在改变研究领域的过渡期内,我往往也同时研究几个相关领域。

近年来,我常以“我心目中的科学和艺术”为题去大学或中学做公众报告。报告结束后常有人问我,能否给出读古典诗词对我做科研有帮助的例子,我的回答是:具体例子没有,但艺术修养对我的科研选题和论著写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在科研中喜欢追求获得某个定理或命题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我的几项重要成果的文章都很短小,这可能是古典诗词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关于科研创新,我曾写过一个感言:“科研创新犹如化学反应,知识是载体,直觉、想象和灵感是催化剂。”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0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4)
上一篇 2022年 11月 5日 下午1:31
下一篇 2022年 11月 5日 下午1:32

相关推荐

  • 各地烟花燃放政策浙江(浙江省全部禁放烟花了吗)

    临近年关,国内多地网友呼吁为烟花爆竹“禁燃令”松绑。北京、辽宁大连、山东等多地发布今年燃放烟花爆竹政策,大连部分区域腊月廿三至正月十五7点至23点均可燃放烟花。全国部分地区在规定时…

    2023年 2月 5日
  • 容易用错的词语100个

    1.不齿、不耻 “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2.勾通、沟通 “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沟通”指两方能够…

    2022年 12月 15日
  • 穆桂英之死后续,穆桂英之死电视剧

    穆桂英点将台 穆桂英 手持大刀,有射箭飞刀之神术,文武双全。与杨宗保成亲成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征战沙场,屡建奇功。和樊梨花、花木兰、梁红玉并称为四大巾帼英雄。 辽邦萧太后…

    2023年 10月 12日
  • 刘庆邦小说鞋的主旨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全大队的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大批判的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那个人头发毛毛的,唇…

    2022年 11月 5日
  • 老年人的3个健康指标(老年人应该关注哪些健康指标)

    对于人生已经步入老年的朋友们来说,能够拥有健康,就是很多朋友最大的心愿,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部位的“零件”也总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正确的认识到底…

    2023年 6月 5日
  • laura mercier 烘焙高光

    彩妆中我最新喜欢的类别就是高光,作为干皮,为肌肤追求点光泽感,也是拼了。所以在买高光的路上寻寻觅觅,最近发现了超级让我惊艳的高光—-Laura Geller家的烘焙高光…

    2023年 4月 22日
  • 考前一个月化学方程式汇总(化学方程式基础题型)

    中考化学方程式复习 (一)化合反应 1、某些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 2Cu+O2(空气中)=2CuO 3Fe+2O2(纯氧中) =Fe3O4 2Mg+O2(空气中) =2MgO…

    综合百科 2023年 2月 10日
  • 家族出征

    朋友想在十一前买辆SUV,然后带着家人一起出去玩,就邀请我跟他一起去看车,我们看着大概有6-8家品牌,觉得现在好难选,很多车造型都很犀利,空间也打,内容也给力,深感现在SUV的细分…

    2023年 7月 7日
  • 车库尺寸标准,车库设计规范2015

    室内车库是用来停放车辆、摆放维修工具、配件及杂物等空间。下面由华建工艺学会、华建环境设计研究所为大家讲解下室内车库的尺寸设计! ▷目录 1、常见汽车尺寸 2、车库尺寸 1. 常见汽…

    2023年 7月 13日
  • 小说:仙女下凡在六零,小说仙女下凡

    夏威夷群岛。 阳光、海浪、沙滩、美女。 多数穿着比基尼的美女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享受着上天所赐予的一切东西。 一个穿着白色连衣长裙的青年女子,看上去有二十三四岁的样子,一头如瀑的长发…

    综合百科 2022年 11月 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