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风光不再图片(风光不再的同义词)

知道止于答案,知乎始于答案。

作者丨刘鑫

近期知乎上市,不禁让人想起另一“问答巨头”百度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2005年,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百度知道”问世,此后,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百度经验、百度学术等系列产品纷纷上线,迅速占据知识问答领域内的头把交椅。

与此同时,一大批知识问答平台也在不断涌入市场。在这些年里,以新浪爱问、360问答等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产品,以知乎、分答等为代表的客户端都用自己的商业模式,让众多用户为知识买单。

然而在大浪淘沙下,百度知道开始走下国民知识问答平台的神坛。2019年百度投资知乎,百度知道也多被拿来与知乎比较。

一网友在百度知道与知乎的区别问题中答道:“知道止于答案,知乎始于答案。”

百度知道怎么不火了?

“那时候百度知道还基本上都是真人在提问、回答,不像现在这么多机器人。”谈到这些年百度知道的变化,李鹏有感而发。

李鹏是百度知道的老用户,2007年接触百度知道,2014年逐渐淡出这个平台。他的答案被采纳5000多次,积累了几十万的财富值。关于离开,他的理由很直白——失望。

2005年6月21日百度知道发布,同年11月8日转为正式版。在那个时期的产品赛道上,新浪爱问和腾讯搜搜问问也不甘示弱。百度知道依托于百度搜索引擎,深耕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新浪爱问背靠自家综合门户网站,励志做中文智慧型互动搜索引擎。而腾讯搜搜问问在庞大QQ用户量的基础上发力,迅速抢占知识问答平台市场。

相近时间推出差不多的产品,卯足劲的三大平台各自暗中较劲。据艾瑞咨询推出的网民行为连续性监测系统iUserTracker数据显示,百度知道从推出以来一直高居各家中文知识问答分享平台用户访问量之首,腾讯搜搜问问稳列第二位,新浪爱问也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百度知道在当时的行业影响力是举足轻重的,通过贡献知识、内容分享让众多用户得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时代红利。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提出,微小的选择是一种个人行为,然而数以百万计的微小选择的集合最终可能导致庞大的集合行为。

在百度知道问题中,有关雾霾中毒怎么办的回答截止目前累计45912个,这是四万多人的认知盈余,也是四万多人的微小行为。

百度知道,风光不再?

“当时都没有百度知道火。”李鹏对同类产品比较着,“如果有什么问题想在网上搜索提问,那肯定就想到百度知道。”2009年李鹏刚上大学,那时候的他主要关注文学分类。李鹏还记得当时关于文学类目的问题有40多页,“每天基本上从头浏览一遍,找自己能回答的问题。”

2009年互联网的普及率还不足30%,但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核心的驱动力,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发展理念初步显现。在百度知道爱问爱答的人很多,由此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和答案。

百度知道,风光不再?

以百度知道为首的知识问答分享平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搜索模式,即“知识分享社区+搜索引擎”。用户提出问题,通过积分奖励机制发动其他用户解决该问题。同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分享知识的效果。

依附于搜索引擎的百度知道,就体量而言无疑是成功的。2019年百度知道在“知道合伙人营销生态峰会”上宣布:百度知道平台已经累计解决用户提问5.5亿,参与答题的用户超过1.8亿。然而对于内容行业本身,忠实用户的流失、答题质量的参差、信息监管的合理性都对百度内容生态造成了或多或少的伤害。

百度知道,风光不再?

百度知道团队答题排行榜

积分奖励机制确实能鼓励用户进行答题,但相应地,部分用户为了刷分,复制粘贴、答非所问的答案有很多,内容同质化现象是存在的,在上文有关雾霾中毒怎么办的回答中,几乎所有答案都是吃蔬菜。4万多用户异口同声,没有信息增量。

“不管是提问还是回答都成了机器人。”这是李鹏后来发现的问题。对于李鹏每天至少一小时的重度用户来说,这个现象很明显。

随着近年来对版权的越加重视,百度知道相应的监管也愈加严峻。李鹏表示,很早之前平台对于文学、小说、游戏资源并不管控,在分享盛行的年代许多用户账号等级很快达到20级,后来平台大批量删除回答,对于带有外部链接的帖子集中失效。有些用户可能一个回答都没有了。

而在内容审核举报方面,百度知道一直延续了以往贴吧处理的方式。李鹏在2010年做百度知道团队竞争比赛的时候,投诉基本可以通过页面上举报来反映。“看似很好用,但那时候好像不怎么审核,只要举报,基本上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没了。”但后来就麻烦很多。

如今再回头来看,三大平台的江湖地位已然发生质的变化。

百度知道在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赛道里仍位居业内第一,但早已不如昨日般辉煌。2014年初,腾讯搜搜问问正式并入搜狗问问,搜狗问问内容抄袭被网友广为诟病,影响力大不如前。同年,新浪爱问共享资料平台被查,对新浪爱问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目前在新浪爱问官网上“大家在问”栏目已停止半年未更新。

百度知道,风光不再?

新浪爱问“大家在问”栏目

知识问答平台的“后来人”

知识问答平台从不缺后来人。

2007年,天涯社区旗下的社交问答平台天涯问答诞生。2011年初,知乎问世,在问答界脱颖而出。2012年,360问答依托于奇虎360强大的安全技术支持开始运行。2016年,微博问答、头条问答上线,分答以付费语音问答的方式成为国内领先的语音问答平台。2017年,头条问答升级为悟空问答……众多玩家涌入其中,这是问答战场的厮杀。

这场竞争无疑是惨烈的。近些年里,天涯问答逐渐没落以致无人问津,360问答与其他搜索引擎类问答平台一样,显得不温不火。以“提问加围观”火爆的微博问答热潮已过去,以语音问答出圈的分答改名在行一点,开始向课程领域布局。而被广为看好的悟空问答已于2021年2月3日停止运营……

潮来潮去,知识问答平台的玩家来了又走,而知乎在这不断更迭的互联网市场中上市了。

百度知道,风光不再?

知乎上市

2021年3月26日,10岁的知乎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抛开首日破发不提,在问答领域,知乎还是成功的,市值近50亿美元。

最开始起名的时候,知乎CEO周源和他的团队将思路集中在问和答上,问事儿、提问题、大声问等都是曾经的备选名称,始于问答,终于问答。知乎将问答做到了极致。

周源曾在知乎里写道,知乎的问答,表面上是问答,背后则是SNS,是人、话题和问题的相互联系。

周源看到了一个需求,一个人大脑中从未分享过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总是另一群人非常想知道的东西。知乎做的就是将人们大脑中的知识、经验、见解搬到互联网上,让每个人都成为各自领域的知识英雄。

起初,知乎采用邀请制注册方式,为知乎注入了专业的基因。对答主的争夺,知乎走在了前列。2013年,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知乎由小众开始走向大众。各个领域内的人士因积累粉丝、知识变现、自我成就等原因入驻知乎,构建了知乎早期知识分享的胜景。

兼具内容与社交是知乎不同于其他平台的特点。在知乎的问答里,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也多以“如何看?要不要?为什么?”来进行设置。不限定问题的解决,知乎将问题留在了讨论,也将用户留在了讨论里。

知乎一直没停下在商业模式的探索,其中广告、盐选会员是知乎最主要的收益来源。然而大量的广告让内容质量趋于下滑。在知乎首页平均4到5条资讯中就夹杂一条信息流广告,在回答问题的文章里也有很多引流广告。

一位知乎网友吐槽,“知乎,发现更大堆广告的世界。”这是商业化的反噬,劣币驱逐良币之下,知乎的内容生态走向何方还未可知。

鱼和熊掌能否兼得?

知识问答的市场一直是存在着的。

据艾瑞资讯发布的《2020年中国在线知识问答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泛知识内容行业发展成为千亿级别的市场,迎合行业趋势发展,在线知识问答赛道借势而上。

百度知道,风光不再?

图源:艾瑞资讯

知识问答产品的几经生死,在行业持续洗牌下,产品高下可见。在艾瑞资讯的调研里,百度知道的用户认知度和渗透率均处于领先地位,用户对知乎问答、百度知道的综合评分更高。这是产品不断更迭之下,用户用脚投票的选择。

不得不说,历经多年的百度知道与知乎在问答领域的成绩是亮眼的,但他们自身也有困局。从垂直领域走向综合平台,由小众到大众,在流量剧增之下,内容生态开始变得良莠不齐。商业化和用户体验的平衡点还需要平台进一步摸索。

随着人口红利期结束,用户时间的争夺成为各大知识问答平台新的焦点。谁赢得了用户更多的碎片化时间,让用户在平台里找到价值,谁就赢得了知识变现的入场券。

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付费和服务愈发增多。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指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任何个人或团体只要具备某种“稀缺性”的专长知识,就可能成为潜在的生产者和传授者,进入知识市场。

问答平台就提供了一个场域,来充当知识中介。它将人们头脑中的知识搬运到平台,将知识袪魅,弥合用户间的信息差。而这信息差,恰恰就是留住用户的原因。

知识是互联网时代的刚需品,在线问答满足刚需让知识得以变现,这就形成了一个顺畅的变现逻辑:满足需求——用户付费。对问答平台的用户来说,根据艾瑞调研数据结果来看,在线知识问答用户具有相对可观的收入水平,其平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者占比达到81.4%。在消费力方面,在线知识问答用户月消费在2000元以上者占比达75.9%,其消费力也相对较高。

而对于商业化,用户的容忍度也是在不断提高的,70.5%的在线知识问答用户对广告营销持相对正面态度,即表示广告营销不会影响其对产品的使用或会产生正面影响。这对知识问答平台来讲,无疑是一种福音。如何将广告与原生内容更贴合,不引发受众的反感,是平台需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百度知道,风光不再?

图源:艾瑞资讯

好内容与商业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好内容满足用户需求,用户也乐意为之付费。在内容生态上如何把控,如何让用户在平台上投入精力是商业化的突破口。

闲下来的时候,李鹏还是会打开百度知道再看看以前被评为最佳的那些答案。“有的时候我还能记住,当时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个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人们总会怀念倾注较多精力的那段时间,李鹏怀念10年前的百度知道,知乎用户怀念最初入驻知乎的日子。“对于百度知道这么一个老家伙,新一代网友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太深的感情。”

“活着这个词定义的比较准确。”李鹏这样评价百度知道。

备注:文中李鹏为化名

参考资料:

1.《中文知识问答分享平台激励机制比较分析———以百度知道、腾讯搜搜问问、新浪爱问知识人为例》,左美云、姜熙

2.《知识问答平台及其盈利模式研究》,李丹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27日 上午9:05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27日 上午9:12

相关推荐